|
版权声明:原创文章,请勿转载+ k1 ~9 U3 Q# Z* }3 H$ U
% f/ H* e, p% U6 ^1 B
随着口译的发展和普及,越来越多的人通过学习来了解这一行业,而作为理论、方法和经验传播者的老师在口译的传授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无论是高等学府的“学院派”还是商业化机构中的培训师,抑或是外事机构中带新人的“老师傅”,什么样的口译培训师才是学生眼中的“好老师”呢?我既做过高翻学院的学生,又做过口译培训师,今天从学生的角度跟大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L9 ~# c- A0 W; Y( [) A- r0 U
9 x7 h0 c3 B4 D; N/ }) s
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这是成为“好老师”的基础。口译是一种“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艺术。像北外、上外等高翻学院的老师们,自己本身也在口译市场做会,除了教学,还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因此教授给学生的除了书本上的理论,还有实战注意事项。但国内有些高等学府的老师是搞纯理论出身,甚至自己一场口译都没做过,除了“纸上谈兵”,无法给学生再多的指点,因此很难称得上是“好老师”。" r" @+ z/ c' g6 ^
) O) [3 w: @+ b3 M用心教、负责任——这是成为“好老师”的关键。有些培训机构的广告上写着“XX老师,拥有XXX场国际会议口译经验,曾为某国政府首脑、某国部长等提供翻译服务”。但是,如果老师要么因为平时业务太忙无暇顾及教学,要么只把教学当做副业不愿投入过多时间和精力,学生是无法从其身上得到足够的指导的。这样的“老师”也许是个好的口译员,却不是个“好老师”。
& t/ j4 y8 Z4 L( e: a" `
4 F: \9 _' H1 V& ]% E; F1 U愿意放下架子、与学生共同成长——这是成为“好老师”的灵魂。做学生时,发现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很多传说中很厉害的口译员或培训师不愿意现场示范口译技巧。也许做老师的有各种考虑,但却让学生失去了一次近距离感受口译、探索口译奥妙的机会。其实,口译是在不完美中寻找妥协的艺术,即使是水平再高的译员也不可能做到“无懈可击”。因此,老师应该不怕出错、放下架子,与学生共同成长、共同探索。/ ?% _: w& W4 ^; z `: u
0 f7 }0 E' s; N W6 t
愿意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不吝惜向学生传授经验——这是成为“好老师”的点睛之笔。记得我本科初次接触口译时,一直苦于没找到合适的笔记法、做交传记不下重点。但那时老师们总是千篇一律地说“笔记法没有固定符号,每个人要寻找适合自己的方法”。在我看来,这是一句根本不解决任何问题的废话,就像对着一个溺水的人说“我有一根稻草,但不知能否承受得了你的体重,你还是找适合自己的救命方法吧”一样荒唐。因此,当我摸索出一套合适的口译笔记法时,面对同样困惑的学生,我会说“你可以寻找适合自己的方法,但如果实在没有,你可以像小时候抄单词、背书一样先记下我的符号,以后再慢慢发明创造适合自己的。”同时,为了加深学生的记忆,我会用“密码信”、“传声筒”、“笔记接龙”、“复述比赛”等游戏加竞赛形式帮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我不敢说自己是个好老师,但我一直在不断探索,希望能真心帮助学生解决他们的困惑。
$ y; |" R9 B# k! n4 E* u
5 o( W/ @, b: H# W H作为一个口译领域的探索者,我也曾在黑暗中摸索过、迷茫过、徘徊过。我拥有一些很不错的老师,也希望自己能成为一名学生眼中的“好老师”。希望能与大家共同努力、并肩前行!
" [1 K/ o1 y* ^ z3 R
6 G& I4 {: e0 G1 m# B+ 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