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声明:原创文章,请勿转载!
7 i: p9 u6 Q. D. _$ _ O5 {) l9 e% V5 T- `9 G/ \
巧用参考答案练翻译
( n: q5 Q) e4 s2 ]' N& S- N最近听闻某些高校的翻译课只是对着教材照本宣科,教师留了作业也不批改或者让同学互相批改,既不点评,也不给参考答案,美其名曰:“翻译没有标准答案,不想遏制大家的想象力”,这种不负责任的作法真是令我惊掉下巴。翻译确实没有标准答案,但是教师至少要给出“参考答案”,要告诉学生自己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这样翻以及这样翻好在哪里。' T1 G+ s& W2 U: P, T2 M/ ~
% K* s& @3 J0 c+ P# s/ s9 p, t
记得我在北外高翻学习时,老师建议同学们最好选择有权威参考答案的材料,如两会新闻发布会、领导人在国际会议或重要活动上的发言、联合国大会各国代表发言等,哪怕没有文本形式的参考答案,老师也会给出自己的译法供大家参考。这样交叉对比才见优劣,才能明白好的译文好在哪里、自己的译文还有哪些地方可以改进。下面以口译为例,简单介绍如何巧用参考答案练习翻译、提高水平。 & r+ J' I$ `* ?+ }$ \
- Z) b( M# ~$ t* n, l1 b0 j \. D/ b
1.第一遍一定要自己亲自翻。有些人拿到带参考答案的文本,上来就开始一句源语一句译语对照着看,这无疑失去了查漏补缺的最佳时机。无论是口译还是笔译,第一遍一定要自己亲自翻,只有自己亲自实践过,才能对材料有相对感性和理性的认识,这样与参考答案进行交叉对比才有意义。8 t) j* M( e$ n; ~8 N
2 L, B1 q/ K5 k2.自己翻译后一定要充分思考、检查再去对标准答案。我的老师曾经推荐过这样的学习方法:拿到材料后第一遍做同传,将自己的声音录下来,标记为R1;第二遍做交传,继续录音,标记为R2。交传的时间压力比同传小且同样的材料第二遍做会比第一遍熟悉一些,R2的语言质量会好于R1;第三遍对照文本做视译,录音并标记为R3,R3的质量应该比R1和R2都要好;最后一遍再拿出参考答案,记录参考答案中比较好的用法、自己没想到的词汇或句型以及反复出错或卡壳的地方,建立类似“错题本”的词汇表。这样一套程序下来,这篇材料即使达不到“滚瓜烂熟”也可以算相对熟悉了,比仅做一遍就看答案更能达到锻炼和提高的目的。
$ X% Y. E2 h" O8 |7 G6 j) ^
1 X0 p# ~6 f% [6 C& D L3.口译与笔译的参考答案不尽相同,交传与同传的参考答案也不一样。由于口译、笔译各有特点,同为口译的交传与同传面临的时间压力也不尽相同,所以同一篇材料,分别做同传、交传和笔译翻译方法和语言质量肯定会存在区别。这个时候,需要开动脑筋,结合实际情况选择最优译法。学生时代我买过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的《同传捷径——英语高级口译技能训练教程》,这本书最大的特点就是将参考答案分为同传、交传、笔译三个版本,供不同程度的读者参考。在高翻读书时,老师课上也会亲自示范同一篇材料如果做交传怎么翻、如果做同传怎么译。我有个同学更是在课下把所有的口译材料都笔译了一遍,对语言不断精雕细琢,当然功夫不负有心人,现在他成为外文局高级翻译培训师与著名同传译员。
- c0 D6 g: q& ^& h, x, J! {* O- d
" p5 y' }$ h* h8 b9 Q最后,说说朋辈点评。有时候老师会让同学互相点评、批改作业,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无所作为。朋辈点评最重要的一点是二者水平相当,如果一方能力水平明显高于另一方,则无从做起。点评应该起到互相促进的作用,而不应“为挑错而挑错”或“鸡骨头里挑刺”。教师应该监控整个朋辈点评过程,并给出自己的意见和参考译法,这样才能使学生从互评中学到东西。
1 f/ n- k2 u( ~ P2 |% h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