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口译网

 
 立即注册
CATTI英语一二三级口笔译备考课基础口译课:职业译员带你系统学口译实战口译笔记法:从精通到入行同声传译:职业译员同传实战入门
点击购买获取口译网网站注册邀请码口译自己怎么练 微信就能天天练!独家口译教学训练备考实战精华语料库关注口译网公众号 订阅最新口译资料
查看: 723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同声传译一定要在“箱子”里吗?说说“无箱同传”那些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4-10 21:22:03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打卡上传录音
版权声明:原创文章,请勿转载
* G# \# n) g" t% M" }- n! s: S$ ?) I$ Y; \' s1 o# t- u
浅议“无箱同传”
+ U+ k) e" z; u' C0 R# \9 c0 A7 k
8 w" O; {+ f  i7 w) w) F$ x
一提起“同声传译”,大家的第一印象恐怕是坐在同传箱里头戴耳机、对着话筒喋喋不休的口译员。其实,并不是所有的同传都要进同传箱。今天,咱们就来简单谈谈“无箱同传”。2 W- m, }- N3 _4 Y: r

. p( ]4 x% R3 A一、无箱同传的形式3 m- y# d& {; \
# [$ S# R* Y3 H( r# ^
第一种就是大家熟悉的“耳语同传”。具体内容我曾在口译网专栏文章《趣谈耳语同传》中介绍过,在这里就不再赘述了。今天主要介绍第二种——远距离带设备同传。
5 C* M% S: n  J9 L, ^5 m# g) ~! R- V9 i
二、设备的使用方式$ \: n) V9 R) z8 H% u7 k% [

% X2 N5 ^# m. o# j1 W$ Y! ^/ w7 V随着技术的进步,便携式设备的应用使口译员可以不用坐在翻译对象身边或后方“窃窃私语”,而是可以在距离较远的地方为三个以上受众同时翻译。4 ]- o% X' k$ O$ i  {$ C
" y& q$ V  v" w: h
5 D2 I8 q  K* e0 H! }
图1:便携式同传设备——接收器
6 [) z; y! X6 S4 U& d  E0 G  a2 u) g( m0 _0 \
图1就是一款便携式同传设备的接收器,它与带箱同传的接收设备很相似,就是耳机使用了更便于携带的“耳塞式”,而非“挂耳式”。使用时,只要把键耳机插入图2最左面的插口,然后按下on-off键,看到power键亮起,就可以听到译语了。
0 \0 S- G" G9 |0 S* }4 \% z5 u$ F% W$ n( X" R! P

" B( ?: M# z( z+ E, K3 s# X图2:便携式同传设备——接收器的主要按键
& T, ]5 w- r5 @, k/ }& f. B' y5 c
0 y, P( }& ]2 H4 V" C8 M便携式同传设备的发射器与接收器形状差不多,最主要的区别在部件。如图3显示,发射器由主机和头戴式麦克风组成,很像我们语音视频时使用的设备。将麦克风插入最左边的插口,按on/off键,看到power键的绿灯亮起,就可以对着麦克风说话了。如果翻译过程中需要静音,可以捂住麦克风或者按on/off/mute键。经亲测,该设备的传输距离可达30-50米,如果在一间可容纳300-500人的会议室,在排除信号干扰的情况下,口译员坐在最后排可为坐在第一排的受众提供清晰的翻译。
  `  l* d& {1 }! X; Z3 q
& U; j2 D" U* [  \ ) e: r- M" `' e$ }# V
图3:便携式同传设备——发射器及主要部件6 y# w) ~$ f7 R( q' J; E

) y! M9 H' e- u( h8 D: G/ e" U三、无箱同传的特点
" K/ e. M/ V5 @( W2 j" ]- E1 J) ]9 y0 c) L" r1 ^
比起带箱同传,无箱同传面临的外部干扰因素更多,对译员“分脑”和抗干扰能力要求也更高。例如,耳语同传既要考虑受众听到清晰、完整、相对准确的译语,又要控制音量,确保不能影响其他人。而使用便携式设备的无箱同传还承担着设备的保管和调试责任。如果赶上会议中突然出现其他语种的发言者,承担无箱同传的译员还要一边做接力,一边为受众翻译。6 I7 @4 \. g7 @# k5 m* G& |

% @6 C% s% ]! w; m上个月,我就遇到了这种情形:跟随代表团去国外开会,由于会议主办方仅提供其母语与英语互译的同传箱,不给中文提供同传箱,我只好一手拿主办方提供的耳机听带箱同传译出的英语,一手拿着自己带的便携式同传设备给代表团做翻译,还得保障两者不互相干扰、音量不能过大影响到其他人。那场面活像耍杂技的,引得旁边的各国代表纷纷侧目。40分钟的主旨演讲环节下来,感觉比平时进箱子做同传还有累,因为脑子基本上要分成3份用,所以耗费的精力比带箱同传更大。还有一次,在国内接待一个外国访华团,因为要在室外边参观边讲解,所以使用了便携式同传设备。但外宾们关注点不一样,有的人不停发问,有的各种摆pose拍照,还有的东跑西颠,我一边同传还得一边招呼大家别掉队,半个小时的同传就搞得嗓音嘶哑、几乎虚脱。0 _/ q; O( Q3 f- o9 k+ a

5 i. X; N6 R( M! P- |! @个人感觉,是否有箱子不是体现同传“高大上”的标准,译员的能力、素质,特别是抗干扰能力和随机应变的能力才是反映水平的“标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微信|Archiver|手机版|口译网    

GMT+8, 2025-4-12 06:29 , Processed in 0.048645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