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口译网

 
 立即注册
CATTI英语一二三级口笔译备考课基础口译课:职业译员带你系统学口译实战口译笔记法:从精通到入行同声传译:职业译员同传实战入门
点击购买获取口译网网站注册邀请码口译自己怎么练 微信就能天天练!独家口译教学训练备考实战精华语料库关注口译网公众号 订阅最新口译资料
查看: 10343|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同传] 语言专业与同传行业——大同大不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5-30 00:32:1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打卡上传录音
来源:本文由中英同传译员 @cuckoosky_同传译员 授权口译网发表。6 @( |' B" ]9 A* p0 M
+ ?5 \5 G; U+ F8 z1 W. |8 s. ~
神秘的语言专业,神秘的同传行业
7 x2 v0 f4 I" f3 C8 |% B1 s5 S- Y
谨以此文,为我读到的一些观点拨乱反正,也坚定自己的信念。
* Z! i3 [" L8 Q
: \0 T) N0 ?4 h0 F3 B  [' r语言专业是个神秘的专业,同传工作是个神秘的行业。——这是我看了一些言论之后归纳的。每次做自我介绍,对方大概都会说,“哇!做同传的,那你英语一定很棒!我最羡慕英语棒的人了!”
" _% @' _0 a* c6 E4 O
  t, Y8 a: ]" A( K" f% @9 X, D( j“学英语的”在中国确有特别之处。在这个国度,但凡读书人,几乎都离不开英语。考试升学每一关都有英语,不及格就一票否决。工作中,无论你从事什么,要正儿八经升个职,相关条件里一般也有个英语水平的要求。于是,英语成为了社会性的话题,我们“学英语的”也成为了一群特殊的人。; S* u. S/ o8 U

2 p" T' [# y6 q- Y+ P- B但是,语言专业真的特殊吗?口译员真的神秘吗?
" F7 |4 y, N9 g4 j" L! F2 A; A( r( N8 a; i8 I
由我上面的描叙来说,语言的特殊性不过是因为全民学英语这样一个高烧现象,算不得真的特殊。但是很多语言专业的朋友,还是受到了影响,把自己当做一群特殊的人来看。
  T- ?1 D, W) u, ]: Y( t# i( l* V# o' ]1 t
如有不服,我来举例证明!
7 B( x+ w5 h! P# l! l3 p% ]7 K3 u, L2 T3 c) _: L) @: H
说到考研时,大家往往会说--语言只是一门工具,如果考研,应该要来一门专业,不能再学语言了。
2 ~9 Y+ i+ @+ S: L2 b0 g/ i! e, _: @, A
说到入行,大家会说--同传入行实在好难,求姐姐指点!5 U% j1 r  K3 |, O- }2 B
4 |, J. [( W# L2 ^; G8 q" }/ `
说到兴趣,我听过好多--我爱同传!我一定要做同传!其狂热程度……其他行业都会说“我不干了!我要去环球旅行!”% k. i- g7 n# u; k; k; H- f

& r1 E2 Q; w) s- j3 y4 |现在,是我对上面的三个例子的反驳。9 `9 V8 N! l7 S4 Z! a" D. L
! A8 Z# e0 @- @8 n$ H0 e
语言是一门工具——什么学科不是工具呢?你出了校门入公司,总要先学习才能干活。做口译的需要学业务,做别的也一样--你学软件的?去银行做系统开发,学点金融先;去IT行业,要不要了解企业IT运营的大流?去CT行业,请你学习一下全球10大电信运营商的概况。和做口译一样吧?!
( G+ n* m& Z* b* ~) l6 m* j
6 R$ A4 w  L; y3 f入行好难——入行没什么难的。你有这门手艺,正好有人需要,你就进去了。要是你没这门手艺,或者市场上正好没开口,你又不想等,那就去干别的。每一行都这样。其次,难的不是同传入行,难的是同传。从纯技术的角度来讲,总要积累1500小时的同传工作(非练习时间)才能算同传译员(De Laet的话,不是我说的)。如果你有1500小时的同传经验,入行自然不难。你要说了,我都没入行,怎么积累?先干点别的翻译凑凑,一步一步找机会。你做外贸去,是不是要先帮着前辈跟小单,跟熟了才能开发客户玩儿大的?
3 h4 R3 ^- }- _* [2 t$ A/ F) o1 b  D' a, u- ?# S" T8 S$ K
再说兴趣。这是我最头疼的。很多人问我问题的时候,打头先戴一顶“帽子”--姐姐,我真的爱同传,我非常有决心!所以……下次能直接问问题吗?偏题了。在我看来,如果你真的如此有兴趣,而且这个兴趣可以逢人便挂嘴上,那你基本上不会做这一行了。因为你爱的是一个虚幻的影像,就好像聚光灯下的明星,哪天你给他做助理,看见他卸了妆歪在沙发上抠脚丫子……当然,做同传需要很大的兴趣,但是请以平常心看待,把它作为一份普通的工作看待,这样才能长远。因此,兴趣问题是一个伪命题,在此不与其他行业对比。
, F7 q2 J& q$ X: ^6 j; }+ t5 B8 V- w6 ~5 [/ k
抱歉,写了这么长的一段引言,这纯粹是本人孤独寂寞于是报复社会……下面,我想通过最近常见的几个问题,讲讲这口译工作与其他行业的大同和大不同。P.S.这篇小文不讲口译技巧。& N/ C' O3 ]% h& @9 _

* {5 [% _1 W& O, K2 X9 z+ s' e考研——口译硕士毁三年or自学成才一万小时, s: L1 h' P4 v1 ]( h' T  u* L
0 \5 w) I9 @1 p* v/ [. Y
学口译需要考研吗?
2 C( A4 z( c& U  ]! v: x
+ n: L4 D9 E5 b$ O这是最近的热门话题。不奇怪,毕竟是出考研成绩的时段,而下一年的孩子们也开始考虑未来了。
: k. g* G8 y3 T( Q& h8 A& j& H' ?' o: x' R" q
网上的意见,最常见的是唱反调--学不到东西,不如自己练!老师什么也教不了!更有甚者,宣称老师教的办法都放一边,实在走不下去了才会拿来参考。
, {$ l9 K7 m1 ^  s2 b5 ]4 k4 C/ [5 i( f2 n& Z
一些科班出身的资深人士也表示,同传不需考研,用几年的时间来工作、积攒经验,比读研有意义。
# l* u7 }  p- a) N# A, o4 D; z* u
2 ~# l2 o7 _. Q" U" I还有观点是--口译研究生和MTI项目出来的孩子,根本没有同传的能力,都要先培训才行。所以,没必要考研。
! P( u8 N% N4 L: m/ ^+ u; r7 F+ a% q4 b1 {' q) C0 n/ L3 c( Z
在我个人看来,考研与否,和你学的方向是口译还是别的没什么关系。不管你学什么专业,考研的决策都是一样的过程,因为口译读研和其他专业读研也是一样的过程和前途。
% _  e: M. p: N9 y# w
4 P- }; G- \4 I首先一点,读完研究生不一定就能入行做口译。这一点我完全同意。事实上,口译专业出来的,实际走上口译这条路的应该反而占少数。但我不觉得这可以成为拒绝考研的道理--现在的职场上,专业不对口是常态,对口的反而少。我见过学动物学的当刑警,我见过学自动化的做采购,我见过学IT的做项目管理,我见过学篮球的做建筑安全……谁没有见过这无数的例子呢?你尽可以举反例,比如,现在很火的IT专业,基本都是对口的。可是IT内部也有细分,学软件的做硬件,学硬件的做软件等等,都很常见。同理,学口译出身的如果做了语言相关的工作,在我看来都不算跨专业。
1 k. V7 ~" w# p9 K; _2 m' O* x8 M7 ^: a+ l; }
所以,这一点不是拒绝考研的理由。
" A( ]$ s( N. Z7 B- M
! X& N0 ?7 `! F# L第二,研究生出来也不能马上胜任同传,所以学了没意义。这是我见过的所有理由里最荒谬的一个。天下有哪个专业可以让人毕业后马上胜任岗位?谁进了公司不需要先培训?5 {) N; P$ p1 ?. A7 ?+ k' p/ Q
/ B1 c9 x# Y/ D: d7 F
第三,读研学不到东西,不如自己练习。花几年时间,自己练习一万小时,强多了!请问,你能坚持练一万小时吗?有这个定力的人,对自己的道路笃定得很,才不会满世界问:“前辈,我想做同传,需要考研吗?”所以,去学校在老师的引导下练习,不失为一个省事的办法。
; P- T- B) I6 L+ o" H6 c
& J) \4 P- @1 M8 u0 U" J6 @总有人批评老师。大家肯定都遇到过不胜任的老师,但是也肯定幸会过很多良师益友。为什么你记得的都是那些没教好的?或者是好老师的灰暗时刻?我的父母都是教师,从小我就知道一个道理:什么好老师都有差学生,什么差老师也都有好学生。所以,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起码,我遇到过的大学老师绝大多数是值得一书的好老师。若你们运气真那么奇葩,我表示遗憾。
2 W5 ?5 ~. }/ M+ |2 c4 u
1 m- K% y: u! r* P% x6 V第四,时间成本更重要。那几年时间拿来进步,等人家研究生毕业出来,你的薪水就远远超过他了!6 L# |$ B$ M, e
/ s2 T1 T' i. d$ _
(先说一句闲话——在学校上课要计较时间成本,自己学习进步的时间怎么就不算成本了?!)1 \/ N" d3 W/ ]2 d4 d6 B7 L3 P& ?  v

8 b& m& l, Q8 b8 j0 v读书永远不只是为了找工作、挣钱。从平均水平来讲,高学历者的修养、眼界还是会好一些。(不讨论个别极端例子。)教育给人带来的,不仅是未来挣钱的能力,也有充实内心的功效。这种功效不应被忽视。
& ~  W$ }! n& \! i/ O+ q3 f, H" O. K; F  K1 N
至于挣钱--你还有几十年的时间操心钱,现在有闲偷懒,就烧香吧!0 |6 b) H8 ~2 h7 B

/ Z( p% ~$ X" M8 ^: }+ a! k说了上面这些,大家可以看出来,我是一个坚定的考研拥护派。其实我自己并没有上口译的研究生。当年因为政治没过线,所以我本科就出来了。后来有机会进企业做同传,练了几年,现在还是比较有自信。但是,自己练真的是非常辛苦,真是要有机遇--敢于给你机会的企业、和逼上梁山的刻苦。9 _7 Q# K" K) t8 t: J5 _
. u+ S/ z, J' i, x4 g
总结一下。
" j* v, r& N/ Y' \1 Y$ M# }% f  W5 S; R! L
决策是否考研,可以参考下列因素:
' Q: w& B! E* X8 k
7 K8 g- C0 S2 n! M你喜欢上学吗?如果上腻了,出来工作吧!/ u: N  v0 n* n/ Z1 Y
3 l& w! F. x, `2 w) D' @1 O
家里的经济能否支撑。
- E6 Y8 R  G" t, m
$ y! N) O% P9 {! P/ P- E/ S8 ?% D如果上述两个问题都不成问题,你的自控力如何?如果你能坚持自学,那么考研与否都不是大问题;如果就是颗少女心,必须有人拿鞭子赶着,去考研吧!
4 n: S9 g6 v# o5 _$ G: ]3 h, O$ J% Q, R8 a% M. W# G
你考研的目的是什么?如果是为了晚几年就业,实在没必要。( P7 ?7 k/ ~) Q6 r! f  i

! _: G! t) D4 q. @最后,问自己的心。考研毕竟也是人生大事,别人给你出主意可以,但最后背责任的是自己。# ?$ n1 Y$ z3 z5 L; _

. P/ v, G* d' {8 M3 K口译证书——永恒的话题* Z  N, ^9 {: o5 p

: S/ P1 P, ], m' J( r* Y# R做口译需要证书吗?2 w4 e) }0 p% c, C5 j
$ U7 @% p5 N4 p9 f
一般来说,在考研报考和出成绩时期,会有很多“学口译需要考研吗?”这一类的讨论。但是,口译证书这个话题是全年无休的热门。考虑到有人事部、教育部、上海口译等等多个门派,且每个考试都需要长达数月的准备,全年热门也不是怪事。
# u# d* |3 J3 u% k
. j' B6 {. D9 m" a# x, q9 V! D那么,做口译需要证书吗?
: U' q. G6 _! I5 i3 L8 t( @5 b9 U* R: @# |: c' `
本人考过CATTI。第一次报名三级,裸考过了,觉得很容易。于是又去裸考二级,这次笔译过了,口译分别是88分和57分。之后也就算了。考的时候还没开始做同传,记得换工作开始做同传的时候,拿着二级笔译的网上查分页面的打印文本,去问新单位的人事:这个证书下来可以加工资吗?0 D6 f5 a2 a8 c9 e8 ]' P

- U8 Q8 d9 d' }, V除此之外,仿佛没有拿出来过了,也从没有人问我要过。我问过其他译员,基本也没有用到过。插一句,那家单位也没有因此而给我加工资。
: Y, ?  Q' \" b5 c! `, p  o7 x; z% X* V" D
那么,需要考证吗?
3 R& \8 Z. k; y8 W/ L* i1 l3 Z! y/ B4 ^- D" ^* \( G/ c+ A  n
我不想简单地否定,考证有至少如下两方面的收益:  _2 w( X$ [9 T6 c$ v: X' }% Y
; }$ }- W5 B6 r* z$ A3 K
想做in house的朋友,如果您的教育背景不太好,不妨考一个增加自己简历的分量。我确实在一些招聘启事中见到过对CATTI证书的偏好。如果说您的大学毕业证比CATTI二口好看多了,考不考证就看心情吧!% o3 F- U% B' E. s+ y
  J3 s* K5 Y6 a, _, c
在CATTI二口考前,来问我口译问题的朋友明显数量大增。这说明大家确实为了这个证书在好好学习。如果能将此作为一个学习的契机,也不失为一件幸事。9 ^, Y/ b4 U) h/ d: g+ m) X

6 E1 X1 m- J+ N6 g; j& |但是:千万不要把考证和学习等同起来。有了某个证书,不代表有了某项能力,你的学习之路是没有止境的。
! ~2 E; M, l. j6 M% x4 X2 R; V( X; z+ g- v( V) M0 n) x4 ~
而且,有了证书不代表你就可以入行,所以还是要保持踏实、平和。进入同传行业,你需要实力、人脉、和一点点偶然,这和其他行业是一样的。昨天帮业务部门做一个英语能力测试,对象是一个毕业两年的小姑娘,她有教师资格证、会计师从业证书。猜猜她做什么的?反正不是教师也不是会计师。1 }0 s( u, b* a, t  g1 z' ~2 j
/ B9 ~. _* T) s5 _# V3 E0 L0 ~$ a
永不落幕的青春,永不落幕的青春饭6 N1 _- k. e9 T5 V+ N1 M

) |' c9 |+ Z) _; n9 c  m口译是青春饭吗?
- N1 |% O# v# O" z, h. {1 Z, g( n, A& R
口译——尤其同传——是青春饭,这样的说法在外行口中十分常见。我做同传已然5年,我母亲还是坚定地要求我换工作,去做公务员、当教师——“你这个同传,还能做一辈子啊?做到三四十岁,脑子转不动了,人家还要你?!”" R: @- ^3 b2 J1 A+ Q6 W  h

% l9 b4 x- n  y$ o$ ^# t" o' A这样的说法,我无能为力,只能听着。( t+ |% v$ I% c) j( w. y, l

# [9 O  }6 V# {, r* ]- A. s很多同传会反驳:我见过40岁的活跃同传,我见过50岁的活跃同传,我见过……最大的应该是七十几岁。
* U" n! e6 Z6 g& {% A& e
8 o! {2 C6 |. @不可否认的是,年纪大的确实比年轻人更少一些。但是这能说明同传是一个特殊行业,是青春饭吗?
1 I4 s1 c' E3 z, N% c! C, ]# J
; {2 m& V1 c% J3 ^. c8 H否。
1 _. L/ j9 k1 H7 F0 n, ?- t2 O( x! y( g8 Q( h
中国人眼里,万般皆下品,唯有做官高。请君环视四周,做教师站讲台上课的是年轻人多还是老人多?做IT写代码的年轻人多还是老人多?哪行都这样,因为大家做到一定的年纪,就开始寻求角色转换,去做“经理”了。
: \) H: F* e' }6 F: d, W+ q* W
4 H: s" U( D0 i  i& H同传也是如此,做到一定的年限,有些同行就转行走了。尤其口译这一行能够见到各种各样的大场面,稍微用点心,就能找到好机会。2 C5 A2 z1 K) k: T2 y
! k: I% d  @$ z% S" I7 B- u5 ?( F8 F
所以,“青春饭”这方面,同传和其他行业其实有相似的一面。7 r5 I1 u" ]+ c, z

5 H% Q: u9 C% d8 p当然,同传行业也有它的特殊性。9 j6 V+ M% Z. A0 X; C' k. _

$ h7 {3 Z$ e. y* N8 l大家都知道,中国的改革开放是1978年开始的。没有开放,就没有那么多国际交流,自然也就不需要同传。1978年到现在,国际交流的需求一直在上涨,人才的成长也是随市场而发展的。. A0 C# L& n: w% q$ t' q

8 ]3 v+ ~+ ~" }1978到现在,一共35年。如果一个22岁的英专毕业生在1978年开始干同传,现在不过57岁。如果是男性,他还没到退休年纪呢!在改革开放之后慢慢成长起来的一批,更加是小孩子。所以,这个行业年龄构成是有历史原因的。% `; o9 E( D, z6 [  A  a8 l4 w* B

* i/ T$ s0 d8 w8 d0 ]: v+ j6 T还是同传行业的特殊性。
" `$ A8 H6 f4 h; f- x4 P' |
- i  Z) e7 l; `0 S同传行业分为in house和freelancer两种,更活跃的无疑是freelancer。中国社会接受freelance的年代才有多长呢?而长期做in house的,很多做着做着就改行了--我现在就是in house,经常有别的部门来翻译部门要人,尤其要口译员,要去做业务人员。因为口译员英语没问题,对业务的理解能力也不错,要去做对外业务,很快就上手了。这样自然就稀释了in house的“老人”。
9 I+ {" }: q4 M" m. B3 k$ \) \4 G2 u# g8 v
前面说明了为什么同传中年轻人居多,那么同传可以做一辈子吗?1 D$ \$ [5 |  `; [7 A; }

  y6 j7 B6 V' C3 k) Z* b0 V当然可以。我们都看见很多活跃的前辈,他们能够做到,并且显得颇为精神,这就说明同传可以做一辈子。
* K( q9 p: {, x, T, B4 O+ x0 W$ L' K
在此以实际例子来进一步激励大家:
6 z  U6 E4 g4 a  G, E+ k0 \. U: h# i' c+ S* V3 w. g
大家都认识的林超伦博士,目前已经年过半百。我见过他几次,头发渐趋斑白。人很精神,思维清晰,状态极好。
# u/ ~3 ]2 O/ g3 I# Y- b
2 F8 [. @8 r  Y/ E6 V. Q蒙特雷的鲍川运老师,年纪比林博士大。我见过两次,说话音量偏低,很儒雅。巧的是,两次都有人问鲍老师“青春饭”的事情。鲍老师自己目前寒暑假还去联合国做会--“保持头脑活力,避免老年痴呆!”鲍老师也介绍,在联合国译员中,不乏古稀老人。
4 K; V4 F1 M# F& r, R4 o  Z% V6 a! ^5 ?( T
香港那位一边玩电脑纸牌游戏一边做会的爷爷,大家都有所耳闻吧?这是朋友见过的。联合国那位一边织毛衣一边做会的奶奶,呃,这个是传闻,我不能对其真实性负责。
! ~. f# q/ }+ l2 x' f) R
  q# c& `. t; C所以,有志于做同传的各位,不需要担心未来能否老有所养。即使一朝心情变了、不想做了,口译转行也是极方便的。* Q2 X6 ~+ Q; q/ \
1 O7 q' o9 b3 `* {7 p8 X' P
无责任署名:
  z% V+ k- l  v% Q5 B. |4 u5 T
& C  I! w3 O" e$ a/ C: L5 k1 ?Abby Z.
0 r' Y' a* f0 ^# ^* N) X
( }1 k& B! k$ p  U2013年3月14日凌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8-7-12 00:46:56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十分感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微信|Archiver|手机版|口译网    

GMT+8, 2025-4-5 00:19 , Processed in 0.045434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