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国国门大开。中国的土特产、资源类产品走向国际市场。而一些原来称为资本主义国家、现在叫先进国家的舶来品也蜂拥而入,来到中国。从工程机械到汽车,再到计算机、家用电器,琳琅满目充塞人们视野。这些洋玩意儿既好使又耐用,很快地就受到了人们的欢迎。, b# F9 S {2 g8 C. y0 j
) u; J9 d7 |7 @可是,摆弄这些洋玩意儿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仅是在保养、修理方面,就是使用都有很多难题。它们功能多而复杂,操作相对繁复。其产品的说明、使用和保养都需要我们的消化和适应。当然,每一件产品都有它的说明,这说明跟随产品浮海而来。但是,上面全是外语,如果不懂外语就无法使这些进口产品物尽其用。而中国的产品要想走向国际市场,同样需要用外语向世界介绍自己。
4 l8 l8 c1 g4 X/ w* M- d: L- C* N
3 ?5 C5 m! P$ A浙江是中国中小企业、民营企业的摇篮,他们拼命地想和国际接轨,想融合到国际市场,赚更多的钱,并推动中国的进步。
6 y) m" ?9 E" [' O& m! c4 N L& e8 { i+ r
这其中,语言和文字的交流成了瓶颈。在那时的杭州,马云素有“英语第一人”的称谓。除了教学之外,他要做的翻译工作也是应接不暇。
+ H* v8 N ]6 |) }4 p T) ?. h/ G$ I% D5 Z& ^
这时,马云那天生的、敏锐的经商嗅觉给他以信号:文字翻译有巨大的市场。
' t( x; M% o0 T# M1 \0 s: Y- p5 W8 k- n* p3 N, m
于是,经过一番筹备,1994年1月,杭州青年路基督教会旁一阵鞭炮炸响,在鲜艳的花篮簇拥下,一间三十几平方米、门脸装潢简单明了的翻译社开张营业了。/ s9 C' z# A+ N! o) Y
' N2 s0 b0 L) Z8 y, z
马云为其起名“海博”,与英语中的“希望”谐音,马云自已对这一名字的解释为:大海一般博大的希望。
0 J* O. M) M) W6 c2 V+ ]4 D, j% a; a9 N( P- \+ k
带着大海一般博大的希望,马云投身商海,搏击潮流的小小翻译社开始了它的起航之旅。. Q+ g. F& R5 Y, ]2 r6 o% O
6 J8 R: i% A$ h翻译社人员不多,最初只有5个人,马云自任社长,有两个退休的英语老教师,还有两个年轻人。其中,那两个年轻人就是在他做兼职英语教师时,杭州业余学校里被他感召的学生。# ]( M) c% c1 w3 i7 E
5 H6 M- C2 s3 S& t8 d翻译社开张了,马云将其搞得有模有样,既有工商执照,也有公证认可。按道理讲,在市场需要的前提下,翻译社的业务应该有长足的发展。可是,这全杭州城里第一家翻译社并没有得到社会和市场的认同。就如今天出现的会馆一样,什么叫会馆,它的功能是什么?这尚需了解和观察。当时,人们在观察,市场在观察。翻译社的业务很差,订单不多,第一个月下来,毛利700元,而仅房租一项就需交出2000元。$ {6 Q& U" U. S. v" W& J' e
2 N6 P [5 t }: {' z事实是残酷的,没有钱,又没赚到钱,不少创业的人此时就会打起退堂鼓。而剩下的人眼睛里多了怀疑的目光,马云感受到了这个压力,他的心中也很不好受。在这打击和压力面前,马云调整了他的经营策略,将仅有的三十几平米的营业室隔出一半,那一半租出去,做了书店,减少了翻译社的支出。另外,他开始了鲜花和礼品销售业务。. s: Z: H& ~% r; }, H! }2 u* b8 ]( \
3 h% s( ^2 `( J
鲜花和礼品都属于小商品,这小商品销售的开展颇为不易。马云是在职教师,他的业余时间只能是周末或节假日。于是,我们可以看到当初那个三轮少年又回来了。每到周末,他要先到产地,瘦弱的肩膀背上一个大麻袋或者编织袋,装满各种小商品,从鲜花到礼品、从袜子到内衣应有尽有,全是易销的小商品。然后,马云再骑上摩托车,上面挂满大包小袋,骑上大约137公里,走进义乌的市场. 口译网
9 W6 V6 ^1 e7 s
6 q7 d0 ?3 e/ S% t% L' u他戴着一顶小圆帽,穿着一件夹克衫,尽管脸上挂满笑容,仍然没有人认出他就是杭州英语第一人。在人们的眼中,他就是一个小商品贩子。蹲在市场的众多的小商贩中,马云没有任何特点,谁也不会料到他就是将来的世界最大商品交易平台的董事局主席。" _ q$ I3 R* |+ K$ ?
1 G# T; C3 P/ V% X J0 R
“南来的、北往的,站一站,瞧一瞧啊!不站不停的,后悔莫及啊!”马云特殊的叫卖声,很快地吸引了很多购买者,他带来的小商品没到天黑就销售一空了。' Z: L" f% q/ Z; e
* ^" t: w% k" a6 _( H1 ~- k. D# q% h每个周末这几乎都是马云的必修课,学习小商品知识,亲历小商品销售。如果说这是在商海里游泳,那么他游得很彻底,甚至有的时候,张瑛会和他一起在小商品市场走一遭。
# L# o" |( U7 ^
! E7 A8 c- _8 A5 G( L9 X翻译社的所有雇员,按月发工资,马云没有克扣大家一分钱。& S8 p0 ?. ]9 l2 y W
) X0 y5 u- x( j( N6 L
同时,马云还利用他的影响力,利用一切过去的可能的客户资源,拓展市场,拉近客户,争取用更优质的服务来让市场认可,让更多的客户认可。那个时段,马云四处奔波,为了翻译社的生存,他甚至去倒卖医药和医疗器械,上至大医院的院长,下至赤脚医生都是马云的服务对象。
# F- d+ S/ S2 N. U! X h& a
1 p2 ?* Y! A( a- _可想而知,那个时段,马云是用怎么样的毅力和精神去支撑这一切。他的付出和坚持终于有了回报,1994年底,翻译社的营业收支基本持平。1996年,翻译社实现了赢利。“海博”已经变成全杭州最大的翻译机构,当初的门市只能作为接待之用,整个翻译社的工作空间已经大大拓展。而马云也早在1999年就将翻译社交给他的学生章红管理,他又有了新的点子,新的目标。& r8 l i" h" T1 P$ i! |
: C) D, [, m) J4 {) E0 p7 I事过多年,他重回海博翻译社。站在当初创业的门前,那些往事历历在目,他要来一支笔写下了四个大字:永不放弃。( y! C* Z% G6 a8 J) h d( Y- j
4 K$ K; a' U0 A- p; Y& m- s: S
至今,这四个大字,仍然挂在海博翻译社网站的首页上。
2 v. }. V9 {4 Z7 i2 P# i7 K
& f! \* a+ V5 H. l ]' h9 |3 L对于这个小小的翻译社,他的学生、后来的翻译社负责人有过这样一段话:当大家还没想到这个行业的时候,当大家还没看到这个商机的时候,马云首先想到了。他的想法具有前瞻性,那时我们杭州没有翻译社,我们是第一家独立存在的公司,大家都不看好,一开始也不赚钱,但马云坚持了下来,没有放弃。所以,我很佩服马云,他说的话让你振奋,没有希望的东西在他看来也充满生机,他还能给身边的人带来生活的激情。2 t1 y t7 O. {4 [# l6 X
; _$ A9 E! I! g5 m7 c1 @6 A( p
这位负责人就是被马云感召的学生之一,她的话实际是一个小小的总结。前瞻,这是马云的特质之一,来源于他敏锐的嗅觉,来源于他对于事物的感知。在别人看不到商机的时候,他看到了,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机遇。而机遇不常有,常有的不叫机遇。能够抓住机遇是因为他有准备。现在的年轻人经常抱怨缺少机遇,其实,机遇随处可见,只不过你没有准备,你不去抓而已。- q! r+ c" Z, d; f. ]
" w- R1 d( e+ E- l' ]6 S6 X
马云的另一个特质就是坚持,这坚持很难,正像马云说的那样,很多人倒在了更为残酷的第二天的晚上,因此,他看不到后天即第三天的阳光和美好。遇到困难是很正常的事,坚定信心、克服困难是年轻人创业道路上必须经历的磨炼。这不仅需要毅力,更需要心态,能够有这样的心态,必成大事。第三点,那就是马云作为创业者的感染力。一个人是有他的外延的,这外延是无形的,他的存在,对他人是一种感染。
0 c/ s# P2 f: M* E% ^
+ l t6 ^; q4 t9 ~6 v7 ?, t* K这感染可能是强烈的、充满激情向上的,那就是正能量;这感染也可能是消极的、让人失望的,甚至是让人丧失信心的,那就是负能量。而马云显然是一个天才的演说家,他富有激情的语言化作强烈的感染力,让周围的人信服他,跟着他义无反顾,总会感到光明就在前面。无疑,这就是一个领袖的特质。
; m& A8 g+ B& b2 w1 x u( M3 o
& q9 |1 D3 [6 d% x9 s2 y海博翻译社的成功,并没有让马云赚到多少钱,也没有让他的生活有多大的改变。他仍然站在三尺讲台上,面对电子工业学院的学生和市里夜校、技校的学生侃侃而谈,而且更多的是用英文交谈。但是,海博翻译社走出困境,取得成功,还是给马云带来了很高的声誉以及更大的知名度。
/ c# P4 z K% f! }他顽强的精神、可贵的品格、仗义的言行,感动了许多人。当时他的很多学生无偿地为他服务,他们到杭州的百货大楼门前帮翻译社发传单、拉横幅,制造声势,拓展市场。2 N' i0 L4 b4 F4 y" u, w2 `
3 M) b1 Y, A0 N$ I那种场面是很感人的,年轻的学生打着横幅为一种精神而战,为永不放弃的精神,进行新时代的商场之战。2 w A8 u1 X7 P1 l, p6 l
8 W6 ?7 \) A6 [
同时,马云通过翻译社的发展壮大,接触到了更多的商界人士、企业家和社会各界的朋友。这一切,都成了马云储备的人脉资源,谁也不知道,在未来的时间里这些朋友会对马云有怎样的帮助。6 m- w: l0 x. e, L% p3 `
. w$ V1 ^* Q# g9 r. v1 b/ p
口译网:马云当初是学外语的,你也是学外语的;马云当年把翻译作为精神的享受,你也是把翻译视作奋斗的目标;马云今天的成就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抓住机遇,马上行动,坚持下去!明白了这个道理,一切皆有可能!2 c6 W/ h5 d* z3 @( I4 b6 a! d
3 q1 I2 h: R+ e( r2 r. Y25年过去了,如今,杭州海博翻译社依然稳健地经营着,地址就在杭州市上城区解放路138号航天通信大厦1号楼15楼,点开翻译社官网(www.haibofanyi.com),入口首页便是马云题写的“永不放弃”。翻译社在服务中写道“不管您在海博翻译消费了五元钱,还是几十万元钱,您都是我们的上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