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国国门大开。中国的土特产、资源类产品走向国际市场。而一些原来称为资本主义国家、现在叫先进国家的舶来品也蜂拥而入,来到中国。从工程机械到汽车,再到计算机、家用电器,琳琅满目充塞人们视野。这些洋玩意儿既好使又耐用,很快地就受到了人们的欢迎。
; @2 U/ E. P- f5 q( i1 P
2 N& p& t( h. b( P7 @4 E" i可是,摆弄这些洋玩意儿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仅是在保养、修理方面,就是使用都有很多难题。它们功能多而复杂,操作相对繁复。其产品的说明、使用和保养都需要我们的消化和适应。当然,每一件产品都有它的说明,这说明跟随产品浮海而来。但是,上面全是外语,如果不懂外语就无法使这些进口产品物尽其用。而中国的产品要想走向国际市场,同样需要用外语向世界介绍自己。
5 L3 V' Y9 D. _4 q: l' s' j! J/ Q9 R
浙江是中国中小企业、民营企业的摇篮,他们拼命地想和国际接轨,想融合到国际市场,赚更多的钱,并推动中国的进步。
/ |* @/ E7 v7 ~7 [: w
. K3 B) F: h' m% ? J这其中,语言和文字的交流成了瓶颈。在那时的杭州,马云素有“英语第一人”的称谓。除了教学之外,他要做的翻译工作也是应接不暇。
, C2 e' B2 O( T9 {* z0 ~, s$ `
/ o2 o2 Z0 S2 F# t; p1 Q这时,马云那天生的、敏锐的经商嗅觉给他以信号:文字翻译有巨大的市场。
( m8 n& L* A2 Z5 f( d8 X L7 K) {4 h
于是,经过一番筹备,1994年1月,杭州青年路基督教会旁一阵鞭炮炸响,在鲜艳的花篮簇拥下,一间三十几平方米、门脸装潢简单明了的翻译社开张营业了。0 M' n7 V! @* i8 r
/ q! P- O" J' r) v. r+ ]马云为其起名“海博”,与英语中的“希望”谐音,马云自已对这一名字的解释为:大海一般博大的希望。
7 N2 J! `8 x6 S- ^' T; B9 X* b* y
) G6 h4 x# V' q1 E D$ }, }带着大海一般博大的希望,马云投身商海,搏击潮流的小小翻译社开始了它的起航之旅。 ]8 O( a8 K' l3 r
) ?+ m9 K7 B" F! u
翻译社人员不多,最初只有5个人,马云自任社长,有两个退休的英语老教师,还有两个年轻人。其中,那两个年轻人就是在他做兼职英语教师时,杭州业余学校里被他感召的学生。* A* m; S( N: P- {
! n* O* E/ b7 E- z7 W
翻译社开张了,马云将其搞得有模有样,既有工商执照,也有公证认可。按道理讲,在市场需要的前提下,翻译社的业务应该有长足的发展。可是,这全杭州城里第一家翻译社并没有得到社会和市场的认同。就如今天出现的会馆一样,什么叫会馆,它的功能是什么?这尚需了解和观察。当时,人们在观察,市场在观察。翻译社的业务很差,订单不多,第一个月下来,毛利700元,而仅房租一项就需交出2000元。
3 y) c2 ?, @4 _' q. ]) ^) U v7 M8 x2 A! k: a+ H P
事实是残酷的,没有钱,又没赚到钱,不少创业的人此时就会打起退堂鼓。而剩下的人眼睛里多了怀疑的目光,马云感受到了这个压力,他的心中也很不好受。在这打击和压力面前,马云调整了他的经营策略,将仅有的三十几平米的营业室隔出一半,那一半租出去,做了书店,减少了翻译社的支出。另外,他开始了鲜花和礼品销售业务。 \" f7 o1 F1 R
4 L! H" P* l& |% n+ E- m
鲜花和礼品都属于小商品,这小商品销售的开展颇为不易。马云是在职教师,他的业余时间只能是周末或节假日。于是,我们可以看到当初那个三轮少年又回来了。每到周末,他要先到产地,瘦弱的肩膀背上一个大麻袋或者编织袋,装满各种小商品,从鲜花到礼品、从袜子到内衣应有尽有,全是易销的小商品。然后,马云再骑上摩托车,上面挂满大包小袋,骑上大约137公里,走进义乌的市场. 口译网
+ H. z m, |* v, G+ b3 P) `$ E; T* Y) F! f
他戴着一顶小圆帽,穿着一件夹克衫,尽管脸上挂满笑容,仍然没有人认出他就是杭州英语第一人。在人们的眼中,他就是一个小商品贩子。蹲在市场的众多的小商贩中,马云没有任何特点,谁也不会料到他就是将来的世界最大商品交易平台的董事局主席。$ V0 c$ W# P1 q. N0 Y( w. M) Q
* G+ t- f9 ?3 J+ \“南来的、北往的,站一站,瞧一瞧啊!不站不停的,后悔莫及啊!”马云特殊的叫卖声,很快地吸引了很多购买者,他带来的小商品没到天黑就销售一空了。+ V: |! Y2 r& Z1 `& F
3 }! @/ i2 L( t$ y. P: [6 z; |5 n1 Y每个周末这几乎都是马云的必修课,学习小商品知识,亲历小商品销售。如果说这是在商海里游泳,那么他游得很彻底,甚至有的时候,张瑛会和他一起在小商品市场走一遭。 `6 Y# P. J8 d0 b0 o; U
6 Z# s7 m+ G8 y; v) S4 c翻译社的所有雇员,按月发工资,马云没有克扣大家一分钱。
[6 ~0 ? ~9 Q; a) l% E2 w m' ~9 g4 v5 ^' j7 I8 L! A% K
同时,马云还利用他的影响力,利用一切过去的可能的客户资源,拓展市场,拉近客户,争取用更优质的服务来让市场认可,让更多的客户认可。那个时段,马云四处奔波,为了翻译社的生存,他甚至去倒卖医药和医疗器械,上至大医院的院长,下至赤脚医生都是马云的服务对象。! k8 Z$ t7 Q d0 U5 G- u
~+ P2 w& j a可想而知,那个时段,马云是用怎么样的毅力和精神去支撑这一切。他的付出和坚持终于有了回报,1994年底,翻译社的营业收支基本持平。1996年,翻译社实现了赢利。“海博”已经变成全杭州最大的翻译机构,当初的门市只能作为接待之用,整个翻译社的工作空间已经大大拓展。而马云也早在1999年就将翻译社交给他的学生章红管理,他又有了新的点子,新的目标。
6 [5 m! {+ y% x7 X! Z- Z; w1 P, ^3 L' r+ N$ r" R5 W
事过多年,他重回海博翻译社。站在当初创业的门前,那些往事历历在目,他要来一支笔写下了四个大字:永不放弃。
7 E% H" A8 i1 n
) T0 B- @7 a" e' N+ T( V至今,这四个大字,仍然挂在海博翻译社网站的首页上。, O1 Y0 r7 |# R [4 {4 A
) Q5 K. D( c, y5 ] a
对于这个小小的翻译社,他的学生、后来的翻译社负责人有过这样一段话:当大家还没想到这个行业的时候,当大家还没看到这个商机的时候,马云首先想到了。他的想法具有前瞻性,那时我们杭州没有翻译社,我们是第一家独立存在的公司,大家都不看好,一开始也不赚钱,但马云坚持了下来,没有放弃。所以,我很佩服马云,他说的话让你振奋,没有希望的东西在他看来也充满生机,他还能给身边的人带来生活的激情。
+ c$ r& B& _6 i0 J- S$ N, o. M$ V# D: w a7 `- Y
这位负责人就是被马云感召的学生之一,她的话实际是一个小小的总结。前瞻,这是马云的特质之一,来源于他敏锐的嗅觉,来源于他对于事物的感知。在别人看不到商机的时候,他看到了,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机遇。而机遇不常有,常有的不叫机遇。能够抓住机遇是因为他有准备。现在的年轻人经常抱怨缺少机遇,其实,机遇随处可见,只不过你没有准备,你不去抓而已。" `" ?; X/ B5 W k! T9 k' ^4 [" e
, E& r) p5 o+ U" u p
马云的另一个特质就是坚持,这坚持很难,正像马云说的那样,很多人倒在了更为残酷的第二天的晚上,因此,他看不到后天即第三天的阳光和美好。遇到困难是很正常的事,坚定信心、克服困难是年轻人创业道路上必须经历的磨炼。这不仅需要毅力,更需要心态,能够有这样的心态,必成大事。第三点,那就是马云作为创业者的感染力。一个人是有他的外延的,这外延是无形的,他的存在,对他人是一种感染。
, R- y* q+ g& i+ Q& y4 N% r) P* M, V1 ~" `# u0 s! C- Y! D
这感染可能是强烈的、充满激情向上的,那就是正能量;这感染也可能是消极的、让人失望的,甚至是让人丧失信心的,那就是负能量。而马云显然是一个天才的演说家,他富有激情的语言化作强烈的感染力,让周围的人信服他,跟着他义无反顾,总会感到光明就在前面。无疑,这就是一个领袖的特质。
* J5 D3 Z& Y, u9 T9 K" V- _% S3 I2 C1 Y% ^2 _3 l M2 i* r: S
海博翻译社的成功,并没有让马云赚到多少钱,也没有让他的生活有多大的改变。他仍然站在三尺讲台上,面对电子工业学院的学生和市里夜校、技校的学生侃侃而谈,而且更多的是用英文交谈。但是,海博翻译社走出困境,取得成功,还是给马云带来了很高的声誉以及更大的知名度。( i" r: \7 N' C8 g
他顽强的精神、可贵的品格、仗义的言行,感动了许多人。当时他的很多学生无偿地为他服务,他们到杭州的百货大楼门前帮翻译社发传单、拉横幅,制造声势,拓展市场。
+ Y- \5 [8 o w5 v/ j9 p* \/ Z( \, \1 f0 t, Y
那种场面是很感人的,年轻的学生打着横幅为一种精神而战,为永不放弃的精神,进行新时代的商场之战。
0 V5 N" w9 }/ l7 a$ v
0 k* o8 a- |2 B) Z i: |同时,马云通过翻译社的发展壮大,接触到了更多的商界人士、企业家和社会各界的朋友。这一切,都成了马云储备的人脉资源,谁也不知道,在未来的时间里这些朋友会对马云有怎样的帮助。2 R c2 F& ^, }: q' {! ~2 A
8 e& d' G0 {$ R+ W口译网:马云当初是学外语的,你也是学外语的;马云当年把翻译作为精神的享受,你也是把翻译视作奋斗的目标;马云今天的成就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抓住机遇,马上行动,坚持下去!明白了这个道理,一切皆有可能!
5 s r- S4 _3 H, f* X1 v# E! t/ S7 y* h$ B* `; q
25年过去了,如今,杭州海博翻译社依然稳健地经营着,地址就在杭州市上城区解放路138号航天通信大厦1号楼15楼,点开翻译社官网(www.haibofanyi.com),入口首页便是马云题写的“永不放弃”。翻译社在服务中写道“不管您在海博翻译消费了五元钱,还是几十万元钱,您都是我们的上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