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版权声明:原创文章,请勿转载
% W8 u A0 \! e2 y& s' f3 [# _. ~, j, \ R
随着毕业季的到来,学生党们要么开始写论文,要么开始改论文。今天就和大家探讨一下口译论文中最常用的“实验法”。% {/ ]' n' `$ J1 ]% m, ]
. ~& j3 C" K0 _# m3 ~ _1 R# B
1、口译实验法的定义
1 N% ]3 N% E3 C# D. |9 S/ c, E, e8 J3 C8 l' t, f3 h7 @: r
根据詹成老师在《口译实验教学的原理与实践》一文中援引《重庆大学实验教学管理办法(试行)》的定义,实验教学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借助于实验设备和实验手段,选择适当的方法,将预定的实验对象的某些属性呈现出来,进而揭示实验对象本质的过程活动”。简单归纳,口译实验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用实验方法研究口译活动中的某些特定现象及其产生的原理,通过分析得出结论。相比笔译,口译理论数量有限且更侧重实践、实战,因此实验法成了口译专业学生撰写论文最常用的方法。以“口译实验”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里搜索,得到1484条结果,其中学术期刊534条,学位论文834条,会议29条,学术辑刊31条,特色期刊56条,学位论文占大多数。, j& U9 w6 B8 Q
6 D1 t# |0 C' e
2、口译实验法的常见形式
! Z0 a) s- A2 Q5 D4 ^/ L: O! \2 I' n4 _& |
笔者的硕士论文也用了实验法。根据亲身经历、与学友校友的交流和在中国知网上的搜索结果,常见的口译实验一般分为以下几种:
3 S, i. s6 Q2 n; I- t& p) g" C) \. E1 l
1. 基础实验。这是最基本、最常用的实验方法,一般是找若干学生,在语音教室里就同一选材片段进行翻译,收集他们的翻译录音整理成文字,进行分析对比。由于实验目的不同,实验对象一般分两种:要么是水平接近的同一类人群(大多数是自己的同学),要么是水平不同的人(大多数是口译专业的学生和有实战经验的老师、职业译员等进行对比)。
( o w3 P. i+ c" T' h; s
3 O. r3 n; v; O2 Y) d& a: I- I2. 模拟会议。这也是比较常用的实验法,一般就是模拟某个专题的国际会议,让若干学生译员完全按照接国际会议口译任务那样进行译前准备和现场翻译,让观众或有实战经验的老师、职业译员点评其表现,并将他们的口译录音整理成文本进行分析。有时候,基于客观条件限制(如找不到现场观众或进行点评的专家),也会提取网络上有专业译员参与的某场国际会议的视频,与学生译员的表现进行对比,不过后者更像“场景再现”。; N* }' @/ |& N( {% c$ n5 q: }
6 G7 M5 v, B8 B4 W( U5 ^* J7 ~3. 创新实验。由于去年突发疫情,很多面对面的教学、会议转战线上,口译实验的方式方法也出现了创新——很多学生借助网络视频、小程序、客户端完成实验,甚至还有人玩起了“人机耦合”或者对比AI与真人译员的表现。* |) y( @7 F3 \/ Y
8 R5 g) x' M# |, Q/ s( i5 _* K1 v
4. 复合实验。除单纯使用上述实验方法外,一般还会辅以问卷调查、译员访谈、专家点评、分析对照和自我复盘等多种方式。
. Y) G4 c7 J& h2 e: Q4 q1 Q1 u# S0 f' S' t8 K) ?6 n
三、口译实验法的优缺点: P& i* @. q9 e1 \* Y; ?) |
! N; [3 A2 A# P3 X
作为最常见的口译论文撰写方式,实验法最大的优势就是原创性强(基本不会出现重复率过高现象)、实战性强,有利于学生水平、能力的提高。但其缺点也比较明显,样本数据不足导致实验存在局限性是必然的(因为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找到大量实验对象),而且结论一般也很难创新和突破(我的一位硕士论文答辩组成员曾形容用实验法写口译论文是“用花哨的手段得出显而易见的结论”)。
, H+ g+ N% a/ }! H) X& H! m; M0 {
四、结论0 s, ?6 f+ q" K: n% d/ r8 o
; a( P$ H# E& K8 |( ?) N
利用实验手段完成口译学位论文是最常见的方式,优缺点都很明显。至于是否使用、如何使用,还需各位同学自己考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