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声明:原创文章,请勿转载
; x, J+ z! W$ a5 Q3 O/ u. k X0 f
, E# q. r$ y3 u y/ R$ B x: r# w% ]每年3-6月、9-11月是会议口译的旺季,有的译员忙得团团转、分身乏术,但还有的译员即使在旺季也为开不了张而发愁。为什么反差会这么大?今天我们就来分析口译市场的划分与新手如何找活儿。, }& P& n W2 j+ w4 p$ I8 ~
2 ?+ a! b2 `! \我以前写过一篇文章《译员的阶层划分》中提到译员是分三六九等的,其实口译圈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市场也是分层次的。
$ t4 h) J( V2 v8 o2 i _; |2 f6 P' V- U* m- g/ X
高层:国际会议、业界年会、每年固定召开的会议。参与者:资深译员、业界名气较大的翻译公司或会展承包商。因为口译圈基本靠同行推荐或口口相传,而对于早已形成机制的这些大型会议,为求稳妥比较倾向于雇佣固定的译员或拥有固定的合作伙伴(如翻译公司或会展承包商)。初出茅庐的新人除非赶上翻译极度短缺并有资深译员大力推荐,否则很难染指这种场合。
5 q* W& x7 a; P, g4 r/ Y' I" f9 F& [4 u; m
中层:大型机构举办的涉外活动。参与者:机构签约译员或内部译员。某些机构,如大型国企、各省市外事办、外国驻华使馆、国际组织或中外合作项目,经常需要口译员,但这些机构往往要么拥有固定的翻译合作伙伴,要么由工作人员或内部专职翻译上场,新人(主要指市场上做兼职口译的)忝列其中的机会不能说没有,但是难度可想而知。
. H$ X( E* @# c0 Z3 d& L- ^. f5 D$ a% b- r
低层:各种临时性的口译机会。参与者:各色人等均由机会。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华洽谈业务、寻找商机,自然催生了不少口译机会。但是这些往往随机性很强,容易产生各种问题。比如一个周末,我正在外面逛街,突然接到一个朋友的电话,说有两个外国人想利用来华旅游的机会顺便洽谈业务,因为事发突然,来不及找翻译,问我能否帮忙,还暗示“不会亏待我”。我急忙从商场赶到现场,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帮他们翻译了一场非正式商务谈判。外国人很满意,掏出200元算对我“出色翻译服务的酬劳”,结果把我激怒了(原因见我之前的文章《报价的艺术》)。口译市场鱼龙混杂,很多客户都希望花义工的价钱找有同传水平的口译员。作为新人,求实战机会的迫切心情可以理解,但如果为了找会不惜自降身价,到头来吃亏的还是自己。0 G& u" O% L# K+ J* t! z
. }) J! R+ G; P, ]: n/ o既然这样,新手应该如何寻找口译机会呢?在这里介绍三个途径:0 E, X. p; q" ~' u9 \& ~2 t
K; A8 O$ }% \" w1 I1. 投简历到正规翻译公司应聘口译员。这是新人找活儿最稳妥也是最常见的形式。虽然翻译公司会剥削、压榨新人,但对于没有经验、没有客源的译员,必须经过这一关。只有进入圈子、展示实力、获得认可,才能逐渐摆脱剥削、拥有更多选择。2 f2 v' M z% m5 ^3 X& h" @8 W
# R" U, ?" y' ^6 q/ y9 w! D( a) u* }2. 发动亲友、学长学姐、老师等帮忙找会。在外语类院校,很多老师、高年级学生都出去做翻译兼职,如果新人让老师、学长学姐们知道自己有做口译的愿望,后者在旺季忙得分身乏术时才会想到你、推荐你。另外,如果亲戚、朋友中有从事会展业、旅游业或管理业的,不妨告诉他们自己做口译,让他们帮你留意机会。虽然这听起来很像“打广告”,但正是由于别人知道你能做口译,有了机会才可能想到你、愿意让你一试。+ q% ]$ i# B5 ]; V( u9 _* C
* M) ^; a3 N0 j
3. 进入大型涉外机构、成为内部译员。上述大型涉外机构会不定期招聘翻译,有志于口译事业的同学可以留意招聘机会。但需要提醒的是,入职后你会发现,虽然招聘广告上写的是“口译”或“翻译”,但事实上干笔译或文秘的机会远远大于口译,即使有口译,也是陪同为主,很少有同传活儿。但是,成为在编人员的一个好处就是旱涝保收,而且等今后有了年假也可以出去做口译兼职。6 p. ^5 s, \3 C* {' u1 A1 i
1 y# N/ d3 {8 X4 |' i8 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