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声明:原创文章,请勿转载
. \- g; N: F# w! `. c- a# Y& a$ p7 i- q0 P$ Z. {
实战与在语音室里做练习最大的不同,就是译员需面对各种主、客观情况,不可能做到尽善尽美,因此同传是“有缺憾的艺术”。下面简单介绍一下可能影响同传的因素及应对策略。) Z; j2 T& ~8 A: F6 F# {
+ s h( K6 _7 W. p/ p
一、主观因素2 ^* A$ U+ D n" p" G
# w6 k% P _, z1 u
1、译员经验不足、对所译领域不甚了解或缺乏背景知识
9 a3 y+ f) J* O3 Y4 N* E% N" Z' T, p- e
我们不可能要求译员,尤其是初入市场的新手在万事俱备的条件下才开始接活儿。再资深的译员也有青涩的时候、也会有战战兢兢独自上场的第一次。; K; }: ?/ r7 l p
8 w' S7 R5 u- K, I7 ~* O
应对策略:尽可能充分了解所译领域,做足准备。
2 o" X$ w& k" K) y S- o, S' \8 p8 y
& a0 T: w# ?% y实践证明,经过充分准备的新手在实战中的表现毫不逊色、甚至优于仓促上阵的老将。可准备的内容很多,如补充背景知识,了解演讲者的口音、说话习惯和之前内容相似的发言,还可以搜索演讲者所在机构、所做研究的背景资料。
, _2 A" ?; L r5 P9 V. s6 S2 h6 p1 S3 x' m( T. W4 H* l) `' Y
2、译员水平有限(这里主要指外语水平)
+ {8 J5 r7 }, k# K+ ~6 R, @
8 }$ v# V9 g3 p1 T很多外行想当然地认为同传译员无所不知、无所不能,但问题是,中国市场上的口译员大多为英语非母语者,不可能像使用母语般掌握英语,因此在翻译过程中难免遇到听不懂、不熟悉的单词、句子或俗语,另外还有思维习惯和跨文化交流等问题。
1 C/ s/ A [* l, d0 H: B/ x
8 C. o8 A3 [" j4 J% d! Q4 a- k应对策略:沉着冷静,应用翻译技巧,脱离语言外壳。" E" d( h& X: g# C+ {: w% ~ [
' d$ g+ s5 O, b& F2 f+ J同传的标准“快、准、顺”决定了它不可能像笔译般字斟句酌。当遇到卡壳的地方,可以根据上下文或背景知识果断取舍,不应因小失大。
4 }4 u' ?2 v+ U4 H3 x4 F j: v
, n6 t* |3 V; D3 F二、客观因素/ q3 U7 E- m+ Y" k
; Z5 p+ A% W2 Z/ F! {
1、信息不对称
?3 u0 G- b( Z! {( Y& p- O6 q
" o6 A$ ?. y8 ?- }有些会议主办方效率低下、组织混乱,仅通知译员开会时间和地点,连口译形式(同传or 交传)、持续时间、领域、服务对象和日程等都一概不告诉,或者仅通知一次,不及时跟进、更新后续进展。3 c7 T( c) q: y2 y- o
9 s& R$ b9 x4 U( X& o; i% I应对策略:译员与主办方及时联系,随时沟通。1 R5 `3 o/ J7 f8 b( K+ e' W3 n
6 a" B* u* v% u: q
有些会议主办方要么经验不足,要么一忙起来很多事情顾不上,这时就需要译员主动出击,积极沟通联系。否则到了会场才发现实际情况与当初得到的通知不符,会影响情绪和发挥水平,更有甚者,一些主办方还会归罪于译员。
1 D8 m6 \- g/ w' h0 Q
6 I) I9 P2 J" k X5 ~( b' ^2、拿不到材料
: L8 i" z; N) g- [( \% ~6 L& v P, E$ m
会议筹备过程中存在不少变数,定好的嘉宾突然来不了、演讲者迟迟不发来材料、发来的讲稿或PPT临时有重大变化、译员到现场后才拿到材料或者到了现场也拿不到材料......这些都会对实战发挥产生影响。& c$ w/ W1 T6 {( Z, H9 {( a
- ?1 J3 b3 ^ E* l# Q8 ^应对策略:与会议主办方保持良好沟通,尽量提前要到资料;如未果,要学会自己上网找材料去准备。
7 {" j: S! C* O2 B7 y- G
! T* N, h N6 o) A" @2 H( ^有些会议主办方想当然地认为水平高的口译员不用准备,无论什么领域,来了就能翻。在这种情况下,译员需通过沟通向其表明,事先要材料不是给主办方“添麻烦”或证明译员“水平不行”,而是为了更好地帮助会议取得圆满成功。如果主办方却有难处,译员不妨从网上查找、熟悉相关领域背景知识,制作词汇表,了解发言人或出席会议机构有关的信息。如领域非常专业,也可借阅专业书籍恶补背景知识。
" @8 A7 E9 x. G! W
8 S: M, o$ a# a' o" v3、准备时间不足" t" n$ _" m0 n) I1 E4 V
9 ]( b% C( @4 d' C% f4 X/ I' ]6 p有些主办方在会议开始前两三天才开始找翻译(我还见过第二天早上开会,头天下午才联系译员的),留给翻译的准备时间远远不足。倘若翻译熟悉相关领域还好办,就怕时间紧、领域完全陌生。) U3 B+ h$ r) I! E
& L# h" \- {4 h' Y应对策略:要么不接这单任务,要接就要“有两下子”。6 J7 p- r' U8 v
M: ^2 V5 R. h$ v8 |6 d
俗话“有两把刷子”或“有两下子”常用来形容在某方面有特长或特殊本领的人。有些译员擅长在短时间内靠快速记忆或迅速学习成为半个专家;有些译员实战经验丰富、技巧娴熟,即使遇到听不懂、不了解的地方,也可借助口译技巧或背景知识轻松应对;还有些译员情商高、人际关系好,即使专业并不过硬,也可以靠与人交往发展客户,成为某些会议主办方或机构的“钦点”“御用”翻译。因此在时间有限、准备不足的情况下,译员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决定是否接活儿,接下任务后,要根据自己的特长决定如何准备。
9 r& e) _6 _% f( f* r' K
; d) L% p* e6 A8 v4、精力不济
) K: {' C ^+ ^/ G
: d8 \0 ^. L2 J% _& t0 P7 b我曾经历过会议组织方为省钱给口译员安排红眼航班或长途硬座火车的,也经历过让一个译员做一整天同传的。如按照AIIC或欧盟口译的标准,这些情况都是要遭到投诉的,但在中国这样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的市场环境中,居然不止一次发生。你不愿意做,OK,有人愿意低价上赶着做,久而久之,劣币驱逐良币。更有甚者,有些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就是这样对待自己的in-house译员的......
9 i2 J2 P5 Z8 m3 @
( W: |7 Y+ n6 F X应对策略:我不想教大家“偷懒”或“耍滑头”,但希望新手译员在这种情况下一定要学会保护自己。因为会议办不好,责任不在译员,而在会务方,而健康是自己的。为别人的责任损害自己的健康是不明智的。因此,在身体疲劳、精力不济时,可以适当放慢语速、择重点而译,多用“跳词组句”、“脱离语言外壳”等技巧。同时,保留会务方组织安排不周的证据,以免不时之用(如有人借口译员翻译质量不高而扣钱时)。也可以自行打印《口译员评价表》(写上任务名称、时间、地点、服务对象、对译员的评价等),找一个会场中看上去比较和蔼的人(一般是老外)填写,留作证明。
R; B! P9 z2 Z# g9 |* N$ a# Z- I9 b( B' B9 U3 X
5、突发事件! V5 u: d# n! X% P& a
2 W) I& L$ z {! v$ j8 ?会做多了,总能碰见些狗血的事,如演讲者不用规定语种发言(主要是母语非英语的外国人士)、观点不同的演讲者在会场互掐、发言人和主持人因时间管控发生争执......- [+ {3 O2 _% f$ x" R
. e6 Q7 B. f' W0 e& G
应对策略:做好自己的工作,显示专业水平。
/ R& X/ K1 B6 x/ u
% U- B. Y% q6 ^- o# {我学姐在遇到演讲者声音过小、语速过快、逻辑混乱、不按规定语种发言时,会在麦克风里直接说“请提醒演讲者,基于......情况,译员无法翻译。”这不失为澄清自己的一种方式。作为译员,我们不可能改变演讲者,只好做好自己的工作,显示专业水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