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声明:原创文章,请勿转载
: S3 I. j& l8 v# k8 P/ n$ a4 [. [' ?- E
口译是不完美的语言艺术,同时也是实用性很强的技术工作。但是,口译学习者,不能只关注语言和技巧层面的提高,更要关注于思维层面提升。俗话说,要致富,先修路。要提升口译能力的财富,首先要构建思维之路。口译入门,先从思维能力抓起。
0 i* \& I* H' T( z, t9 k4 l* ^% W/ ?5 P& u
第一,听意整体化——整体性思维。口译人员,需要把握发言人讲话的整体意义,而不是企图把每个句子或表达都硬记下来,要主动的对内容要求进行定位,理清发言人的思路,从而完整的传达发言人所要表达的意思。培养整体性思维,可从“听”处入手,在听的时候,要习惯性地问自己:“他在讲什么意思?”要实现这一点,在“听”上要实现三个转变:从听字词转变为听意思、从听语言形式转变为听内在含义、从语音听辨转变为语流听辨。遇到听不懂的词时,不要纠结于这个词语的字面意思,要学会丢卒保车,果断跳过该词,接着往下听,听整体的段落和篇章的意思。此外,除了听取发言人的用词用外,要学会去把握发言人的发言节奏、停顿和重音习惯等,在语流中实现辨音,抓取意思。忽视发言节奏、停顿等语流层面的要素,可能听到最后,词语和句子全听懂了,却还是总体意思听不懂,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 f. T+ Z0 V& r: ^+ k" B( q( ] U/ M6 o! A: V# i* p- U1 @( g r
第二,分析逻辑化——逻辑化思维。口译,不是简单翻译句子,而是在找寻各个句子和段落间的逻辑联系,是对发言人源语进行逻辑分析后的再加工,逻辑分析贯穿整个口译活动之中。逻辑是口译的生命线,分析是口译的发动机。无分析,无逻辑。无逻辑,不口译。锻炼逻辑思维,可以听和说两端出发。要言之有理,首先要言之有据。对于说,有两种方式可以练习,一是即兴发言,随便拿一个话题,用“讲三点”的方式进行阐述,即陈述三条理由,做到有理有据、三条相互呼应并形成总体逻辑。二是,改述练习。找一些逻辑混乱的段落或,自己看一遍后,用逻辑性的语言进行再阐述。关于听,可以从点到线,再从线到面。开始时,可以将精力放在WHAT、WHO、WHEN 、 WHERE、HOW 、 WHY等几个要点上,努力理出讲话人的思路,增强逻辑分析意识。上述几个要素点分析出后,转为听取各个要素间的逻辑关系和转折点(听取各类关系标识词),抓住主线,归纳发言人具体思路。最后,进行以逻辑主线为轴,对各个要素进行串联,进行结构性输出。上述练习,可先听A语/母语,然后用A语/母语输出。再过渡到听B语/外语,用B语/外语或者A语输出。
3 R+ s( _! b0 G2 c3 E! e, K$ R
" j5 `, M3 T5 { |/ t* T第三,信息场景化——联想性/发散思维。同一种信息,图片信息的个视觉印象要远深刻于听觉印象。在听辩时,可以尽量将抽象的听觉信息转化为具体的视觉信息,加速理解。具体方法,是运用联想性思维,将相关信息场景化。比如,听杨澜在TED演讲《The generation that's remaking China》,以菜花甜妈在的“送你葱”开头,听到这里,要迅速联想到《中国达人秀》的相关场景,设置场景。后续,杨澜的演讲中又提到郭美美事件和微博,听到这里,要马上激活对郭美美事件的记忆,想到现实中的微博。将自己置身于具体场景之中,将所有信息具体化,减轻理解负担。此外,可以以构建信息树的方式锻炼发散思维。比如,仍以郭美美为例,将“郭美美”的词语,写在一张的中间,然后以其为中心,写出与其相关的词语和事件,逐层展开,构建信息树。信息树构建完毕后,用逻辑性的语言,将这张信息树进行阐述。
0 w* X) ~* y5 V* L: J. r% q$ @3 i+ b9 z, q
第四,抓大放小——听辨选择化。初学口译的学员,总是希望所有的信息都听到、都记下,不分主次,给听辨和记忆带来了沉重负担。反映在笔记上,就是眉毛胡子一把抓,什么都想用笔记记下来,不敢舍弃。最后发现,一句话记下来了,耳中已经有几句话闪过。结果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导致大量主干信息的丢失。不同于初学者,有经验的译员,留在脑中的信息并不多,只是留存了主干信息和记忆支点,笔记中记下的也是主干信息和逻辑主线,但输出却非常完整。口译听辨,一是辨认逻辑关系,二是识别和留存主干信息。识别主干信息,即选择性听辨,可以从单句开始,识别关键词。然后扩展到听段落,识别主干意群或中心句,培养选择性思维。对于篇章,在听完篇章后,说出或写出该段落的中心思想,然后再用一句话进行浓缩。7 t: w4 @0 P) ~( E
( w. c9 z1 _$ w- X( O第五,语言处理条块化——意群切分。口译,听取的是意思,而不是单词。另外,口译不同于笔译,对于倒装句、状语后置等句子,不可能进行乾坤大挪移时的句序调整。尤其是在同传时,要的顺句驱动。所以,口译人员要灵活的断句——以意群为单位进行信息处理,把句子打散,条块化的提取信息。如果说前面几大思维是从宏观上把握,那么意群就是从微观上入手,进行理解。意群切分练习,可以从视译和听辨两处入手。多做视译,是有效养成处理条状话化思维的有效方式,有百利而一害。听辨时,可以先从长句开始,培养以意群为单位的听取意识,逐渐扩展意群长度,扩大听幅,然后扩展到段落和篇章。切成意群、语言条状话的目的不是为了“散”,而是为了“合”——是为了提升听辨效率。提升信息处理速度,更好的进行整体信息的输出。断而不乱,在切的同时,要体会各意群间的联系,在输出的时候用逻辑词或者联系词,将其粘合在一起。
5 i7 Q( I7 @5 T: i4 a& b0 m! Z0 X; o# c) {; ~, [1 G+ U) L- b; L
第六、追求简约美——简洁化思维。口译是与时间赛跑的游戏,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输出大量的信息。在保证逻辑性和全面的同时,要学会讲话说短、说简。要做到简,首先从繁做起——一句多表,一词多译,要养成多样性表达、灵活转换的习惯。(详细方法见我在口译网的另一篇长文《如何提高口译的语言质量——从语言学习习惯说起》)在灵活表达、全面输出信息的同时,尽量追求短而简,说活不要啰嗦,不要拐弯抹角,要学会直奔主题。正如苹果的广告语“There’s less of it, but no less to it.(简而不减)”。
3 G' N/ q- N. q% z9 Y* v0 _
" ]/ m# m( c3 }/ T" e总之,口译学习,思维为先,技巧后之。不要盲目的陷入技巧的丛林,先养成好的思维方式,打开你的大脑,后续的路学习之路会走得更顺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