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声明:原创文章,请勿转载" W* i2 p4 I# s% }( F
3 f" P5 P' y4 p" ~北外高翻的模拟国际会议是我学生时代的最爱。与某些一到实战就紧张、怕出错献丑的学生不同,我最希望的,恰恰是把能犯的错、能出的丑都暴露在模拟会议中,然后对症下药加以改正。这样真到实战时,就不会犯同样的错误了。除了国际会议,我和我的搭档还曾模拟过口译考试(小到期中、期末考试,大到CATTI、NAETI)、面试(主要是外事或翻译岗位的专业技能考试)、电话测试、外事谈判和陪同VIP等。因此,这里以“实战”统称上述情况。
5 R6 [# l. ^; S$ ]) F) v' |! t; W# g+ C5 y* [
一、模拟实战的重要性- G) B' E b5 o$ [3 b; ]3 s
: Q2 y& E1 M4 Y4 I; h
和在语音教室里按部就班做练习不同,实战要有实战的样子,需要译员从身心两方面完全紧张起来,还原真实场景。模拟实战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发现问题、暴露缺点,因此译员、搭档或评判者需充分准备、严格要求,必要时可先假设极端情况下应采取的应急预案,集思广益、共同解决问题。以模拟国际会议为例,北外高翻学院曾尝试过不给译员材料或仅提前1-2天给材料,演讲者现场临时大幅度调整讲稿或做即兴发言,找语速快或带浓重口音的人发言等多种方式训练译员。虽然当时学生们忙得手足无措、叫苦连天,但真正进入市场后,才发现上述情况简直是家常便饭。对于学院的未雨绸缪,我们唯有深深的感激。
, Z$ C) U: [( I1 H$ _6 K( U s" U) V f6 C5 r6 |3 e) Q) C! P3 d
二、模拟实战的方法1 Z/ ? Q8 `$ q6 _: b& ]
( O2 x t2 F3 p% `* m- C+ q为尽可能贴近实战,需从以下三方面着手:4 v3 T" d! ]* K4 S7 z# V
& H- h7 G& D; @1、还原场景,力求真实" \! |5 e; U( G/ G1 w& B1 n
$ W5 P; p0 f* ]5 d+ C6 m以模拟翻译岗位面试为例,我和我的搭档曾请了参与过面试的学姐介绍情况,并找来有面试经验的过来人、年轻的学院老师、与我们不熟的同学和同班同学等不同类型的人客串面试官。“应聘者”着正装,从进门开始计时,一切力求还原真实场景。起初,“应聘者”因为缺乏经验、心里紧张等因素表现有些慌乱,但进入角色后,发挥逐渐稳定下来。当模拟结束后,不同类型的“面试官”针对其表现给出改进意见,“面试者”感动由衷的欣喜。事实证明,经历过模拟面试的学生在真正面试时表现会优于同等水平但没经过模拟实战的学生。
8 x+ f) R- c/ F& p$ c+ p f5 }; j) r
) D% ~$ a- M, p; [: Z2、突出问题,严格要求/ J8 g/ {+ z* N
4 @4 Z! Z0 X+ A, H. g
有时为了在最短时间内最大限度暴露问题,模拟可能会比真正的会议、面试等更加“苛刻”、“严酷”。例如模拟电话面试,客串考官的我故意在“应聘者”最没有心理准备的时候打过去,其中还设置了“电话线路不清楚”、“音量忽大忽小”、“不给准备时间”、“态度冷淡”等种种难关“折磨”接电话的同学。但有一次,我的一位同学真的在实际生活中遇到上述问题。早有准备的她应对得游刃有余,获得电面方的青睐。为保障实战的成果,模拟时“严”比“宽”好,评判时“紧”比“松”好,但也不是一味求严求紧,甚至以“偏”、“怪”、“难”故意偏离主题、刁难模拟者。
' ?4 O+ f3 \6 [+ z9 g) u6 C! w
- t+ z% m7 R ?3、评判有度,各显神通) @9 h t9 z# q) M1 E, p
# }* Q& h. u4 T
模拟的目的是更好地应对实战,因此评判者或评判团最好是有实战经验的人,最好既了解参与模拟者,又不至于给出太多“面子分”。北外的模拟国际会议一般请有充足实战经验的非本年级老师担任评委。我在做毕业论文模拟实战时,选取的评判团也包括了本年级老师、外面的资深译员、外行人甚至外国专家等。这样才能做到多元化。9 G0 l* d4 C# f$ C% c1 |
6 U: Q; n0 P- P+ \6 q
模拟实战是学生或新手接触社会的一扇窗,为学校到市场间架起一座桥梁。希望大家能重视、善用它,争取早日发现并解决问题,完成角色转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