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口译网

 
 立即注册
CATTI英语一二三级口笔译备考课基础口译课:职业译员带你系统学口译实战口译笔记法:从精通到入行同声传译:职业译员同传实战入门
点击购买获取口译网网站注册邀请码口译自己怎么练 微信就能天天练!独家口译教学训练备考实战精华语料库关注口译网公众号 订阅最新口译资料
查看: 3617|回复: 0

译者非语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5-29 23:11: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卡上传录音
版权声明:原创文章,请勿转载
2 g9 j7 M" ^4 @/ v" @2 F+ P* ]2 g: p& i3 _& p' Q  P; ~
译者非语者
+ y/ R* R6 t. K3 u& D, J
——从口译员的角色定位看译员的综合能力的养成
" g8 o( E" B- W4 |: U/ {  y. v

, W' e$ [1 A8 K/ v# z新闻发布会前,会议一位发言人对我说:“In fact ,you are the speaker.”我答曰:“No,you are the true speaker,I am your mouth ."由于工作的特殊性,译员可以用自己的声音见证历史。每次会议就是一场大戏,译员如演员,需要找准自己的角色定位,才可以充分的入戏。
- i  Y9 K1 d! f3 K8 P
2 o9 c5 v; m) n  Y) p9 K5 ]不论何种场合,不论是受雇于何方,译员总是在帮助与会方跨越语言障碍,实现有效沟通。因此,不论从何种角度去定位译员,译员的第一角色永远是为沟通服务,为会议的顺利进行服务。在活动或者会议进行中,与会人员翘首以待译员译文的产生,瞬间成为场上的焦点。但是,不管如何被聚焦,译员永远不能成为第一焦点,而是在自己翻译后,能够将焦点第一时间引向相应的发言人。译员在翻译时不要掺杂过多的形体语言,手舞足蹈,让别人只记住了你的动作,而忽略了你的翻译,让你成为与会人员谈论的焦点。译员要成为会场上有形的隐身人,沟通无处不在,身影无处存在。不能喧宾夺主,作为会议这场大戏的参演人员,要以配角的充分演绎来凸显发言人这一主角的形象,要以幕后人员的心态去演绎幕前的精彩。4 R# i4 J+ |5 g
+ b; Y" P' @! J' n. w. z4 W
听不清、听不懂、没有记全,是译员经常遇到的问题,无形中会增加译员的压力。新人译员,常会会面露怯色,陷入慌乱,出现大范围的漏译和错译,甚至无法组织语言,出现词不达意、语无伦次的现象。遇到听不懂和听不清的时候,可以通过“一问,二补,三丢”的方式进行处理。一问,即根据现场情况,果敢的向相关人员发问,解决疑问后,继续翻译。二补,如果询问仍然不能解决问题,要将自己的译文补充完整后,继续翻译。待下文出现相关含义后,可以灵活补充,把译文顺下来,保证沟通的顺畅。如果问和补仍然不能解决问题,就需要果敢的进行选择性丢弃,投入到下文的翻译中去。对于会议来说,尤其是在仪式等正式场合,保证活动的流畅性是衡量译员现场表现的重要标准。不能频繁的打断发言人,向发言人发问,否则有可能影响发言人的发言节奏和思路,影响活动的节奏,也会影响到发言人对译员的信心,甚至对你译文提出怀疑。如果发问不能解决,现在不允许打断或者发言人面露怀疑时,要果敢的把句子补齐或者部分舍弃,把翻译顺下去。口译过程中,需要做到”快和准“,也要做到”灵和狠”。在做到快速处理,准确达意的同时,要根据现场情况,果断发问,灵活的补充和处理,果断的进行取舍。当断不断,必留后患,译员要对自己和译文狠一点,保证服务和活动的顺利进行。译员作为会议的服务人员,相比部分信息的缺失,保证整个活动的顺利完成更为重要。/ a$ n, m8 m5 W  B+ `7 q) h

2 l: B5 a+ p6 t- n+ I& U译员不是百事通,总有自己的知识和语言盲点,对一些问题,可能用于出现不规范或翻译不到位的情况。某些与会人员会对译员的翻译提出质疑,甚至直接指出你翻译错了,无形中加大了译员的心理压力。对于其他人提出的合理意见,译员应该虚心接受。在别人提出疑问并解释后,译员可以用:“ 好的,明白了”等平和的语言答复,或者点头等动作进行示意,并在后续的翻译中对用语进行改正。如果自己确实没有翻错,译员要充分相信自己,对challenge 不予理会,继续往下翻译。此外,不论何种挑战,译员最好不要说抱歉或sorry,要在没有道歉的情况下继续翻译。一旦说”sorry”,可能降低现场人员对你的信任度,有可能再次出现无谓的challenge,极大的增加压力。有些情况下,译员的译文是准确的,但可能是因为某些词语不符合发言人的用语习惯,造成发言人的误会,从而提出挑战。一次会议,中方发言人说:“不论任何时候……”,笔者翻译为“Whenever ……”,外方人员略懂中文,马上提出挑战:“I think your translation is totally different from what my friend said just now.“笔者没有理会,继续翻译。第二次再次出现该词语的时候,外方人员又提出相同的疑问:”Your translation is wrong.” 笔者颇为疑惑。思索后,发现外方发言人由于口音影响,将whenever听成never,导致理解的意思完全不一样。一字之差,千里之遥啊。此后,whenever换为了“No matter when”,并在以后该外方人员参加的会议中,出现“不论任何时候,不论何地,不论何人…”等词条时,全部用“No matter+疑问代词“的方式处理,避免误会出现,凭空出现challenge,增加压力。越是出现挑战,就越要集中精力,去涉法化解压力。译员不能因为他人的challenge而乱了自己阵脚,要做到”任他风吹雨打,我自岿然不动。”
/ g; @' s! r0 I' j2 x
# a/ h" l2 l( R0 m5 N- x  l2 O某些会议,由于译员对议题不太熟悉,在聆听发言人发言的同时,不时的冒出:“哦……,奥……,原来是这样子哦……”。这些口头禅似乎无关痛痒,却可能让刺激听众的听觉。这类口头禅,让发言人和听众认为你在半信半疑,进一步对你的译文质量产生怀疑,为听众向译员提出挑战埋下了伏笔,就像一个地雷,译员一不小心,走错一步,踩到地雷,误伤自己。7 X- P. a# x/ V) a' |  F; K/ W. `

4 [: N' U  n3 w  [" g. {同样,有些发言人会应为翻译的语言的精彩和现场表现的出色,在会上会突然说出:“你翻译的真好,你真厉害,这句话翻译的好“等赞扬,或者竖起大拇指。不能因为别人的指责而换乱,也不能因为别人的赞扬而心花怒放,而迷失自我。译员要心理素质好,不仅是要敢于在公众面前讲话,化解大场面带来的压力。同事也要有应对出现临时变故,承受会人员带来额外压力的心理,要学会硬着头皮向前翻。作为口译人员需要的是心静如水,宠辱不惊,气定神闲。
9 Y$ S# G: t# P3 N) l- v/ ?# {5 y1 j1 r( ?
作为服务人员,译员要有服务意识。多数译员都具有较强的语言功底,但是口译是利用语言为听众和发言人服务,而非卖弄语言。在保证口译质量的同时,口译员要充分考虑被服务人员的需要。口译的目的是促进交流,如果将口译员比作一个厂家,那么现场口译就是译员的产品。如果你的产品不能为客户所接受,翻出来的话不能别人都听不懂,何谈交流可言,只能是失败的孤芳自赏。因此,判断口译的好坏,不能只以语法是否正确,用词是否漂亮为标准,更要看对听众是否一听就懂。不管用词语多么漂亮,如果翻出来的话别人听不懂,条理不清晰,就起不到翻译应有的服务作用。译员不仅要注重词语的选择,语气也要适应环境的变化,尤其在担任谈判口译时。谈判,本身就是斗智斗勇的过程,双方时而剑拔弩张,时而心平气和,时而家长里短,发言人的语气也是其谈判策略之一,译员要灵活应变,准确把握发言人的意图,选用合适的语气和词语翻译。不能一个腔调翻到底,一个词语打天下。口译本身就是一门不完美的艺术,不求最好,只求最到。
4 @6 Z/ q( S, n- `; D. G2 D  A/ Z' m
翻译人员要及时观察听众反应,如果听完后听众一脸茫然,即便自己没有译错,译员也要考虑对译文进行适当调整,交传时,可以重译一遍,确保听众获得准确有效的信息。同传时,如果发现听众反映不正常,答非所问,应及时调整用语的风格,如词汇、情感、语体等,确保沟通效果的达成。
4 ^1 Q% J0 j! h# M1 T, B4 s* B3 A( m( [1 _1 F
口译员需要不断学习,不仅是日常学习和知识的积累,也包括会议期间的积累。每个行业和企业都有自己约定俗称的词语和说法, 由于译员并非是业内专家,译员本人的标准用词,并不以为是客户那里的标准用词,翻译过程中难免出现用词不规范的情况。在会议开始阶段,译员可按自己的词汇积累进行翻译。随着会议的进行,相关人员在交谈中,会按自己的习惯使用词语。译员需要第一时间把握发言人的用语风格,并吸纳相关词汇的表达,为我所用。即便该词汇不是词典上的标准说法,译员也应及时吸纳,现学现卖,确保沟通的顺利进行。: s" X$ ^- Z, |& M1 F9 E+ Z8 z4 F
1 `" ?4 x, v$ h8 X4 X1 Y
会议期间,译员作为信息的中转站,有时甚至要扮演会议管理人的角色。如果与会人员争先恐后发言或几个人同时说话,口译无法进行,在保证中立的基础上,交传译员要适时的扮演会议管理者,大胆的出面干涉和提醒,甚至直接询问,请其中某人进行总结后,自己再开始翻译,保证听众可以及时获得信息,确保沟通有效进行。如果会场出现“多口相声”,译员通过提醒仍然没有效果,译员可迅速总结讨论内容,并将最关键和最重要人物的发言,尤其是领导的指示性话语尽量全部译出。译员作为服务人员,如果发现会议的主要听众,如最高级别的领导或者直接被提问的人员在和他人交谈,可以暂时停一下,等其就位后再开口翻译,确保主要听众获取到信息。3 w: m; U% [4 E
, q% T$ y# k$ g& \* h
某些发言人说话太快或者发言太长,忘记译员时,译员可以根据现场情况,采取“见缝插针”的方式,在发言人出现某个明显停顿的情况下,及时开口翻译。译员要做到察言观色,伺机而动。
6 `2 s, l. h) |8 O0 A+ I1 e3 A% {2 i  N8 v7 z
作为会议上的双方信息的传输人员,要适时扮演会议气氛的调节者。当双方争论过于激烈时,翻译要适当通过用词和语调进行调节。对于一些讽刺、戏虐或攻击性的语言,可以进行适当的过滤和处理。笔者曾经参与一家国内零售企业与某国际零售集团的并购谈判,谈到某财务条款,双方争执不下,气氛极其紧张。中方人员指出:“陷入今天这种僵局,主要是因为你们美方总是换人,不停的更换谈判代表,换一个人,就是一个新要求。“笔者译出后,外方人员用讽刺的语气回击:“ Your company is a perfect company and you are a perfect man ! So,you company never change negotiator and run yourself into the ground!” 现场剑拔弩张,如果照直翻译,可能彻底引爆火药桶,不欢而散。笔者译为了:“这主要是因为您太能谈了,是出了名的谈判高手啊。”(表情面带微笑,带有赞许的语气译出)。中方听后,哈哈一笑,回曰:“呵呵,彼此彼此啦,您是几个谈判代表中效率最高,最为愉快的谈判对手。”双方会然一笑,僵局解开,气氛融洽下来,继续谈判。
* Z: E) Y5 v/ R" f; Y( X) V" b0 i* `) q/ k: t7 u. P: x
作为会议的亲身参与者及语言组织者,译员对会谈信息有着第一手的接触,但是作为服务人员,译员一般不应主动加入会谈和交际之中,未经允许绝对不能发表任何个人见解,更不能去主观的引导会谈的方向。尤其是对于in-house译员以及长期服务于某项目的译员来说,更是要掌握好这一原则。此类译员,由于对会议的背景和来龙去脉非常熟悉,对某些问题有自己较为成熟的观点,甚至想到“我这外行人都明白了,为什么他作为内行还不明白,一个简单的问题搞复杂了。我翻的都烦了”。译员主观能动性要发挥在语言组织上,发挥在对现场局面的把握上,而不要发挥在发挥个人观点上。此外,译员在提供口译服务时,要特别注意某些小动作和口头禅。某次会议,双方谈到分歧点,对方译员的一段译文非常精彩,笔者本人对其语言组织非常欣赏,因此在对方译员翻译的时候,不时的点头。在我点头之际,笔者服务的一方,在旁边轻声反问:“你为什么点头,你是不是同意他们的观点?我们一直没有对该观点表示认可。”虽然笔者的点头,并不是在赞同对方的观点,但是由于会议环境的影响,无意中触发了本方的神经,对你的服务意识和中立性提出了挑战。不仅是小动作,一些不经意的口头禅也会产生负面影响。双方译员译员要秉着服务于双方的态度,保持中立,要以旁观者清的心态,做好一个局内中的局外人。
# j  r9 T0 j" d3 V* F
# D. V) J) t5 b不管受雇于哪一方,口译员的宗旨是服务于双方,忠实传达发言人意图。不能以个人喜好为目的选择和取舍译文,要对所有发言人一视同仁,忠实的翻译所有人的发言。更不能将个人情感融入口译,永远以平和的心态去服务,要把个人情绪留在会议室外。
6 B7 B1 [' l6 c0 T& X! C$ m6 {: \9 V
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口译员,需要的不仅是扎实的双语基本功、过硬的口译技巧等语言性因素,也需要的是沉着灵活的应付现场各种因素的非语言性因素。国内的各类口译证书的考试,基本是在语音室内进行,缺乏真实会议所需要的动态交流环境,离真实的会议口译环境相差甚远。证书考试更多的是在考察语言运用和口译技巧等静态层面的能力,而不能有效的去体现译员的服务意思,考察其沟通技巧、现场抗压能力和应变能力等动态能力。译员与演员有许多相似之处,演戏是一门缺憾的艺术,口译是不完美的语言艺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在其《演员的自我修养》一书中指出,演员不仅需要演技,也需要身体的变现力和舞台的自我感觉。在舞台上,不可能用一套千篇一律的刻板公式、舞台脸谱和角色类型来表现人物。口译亦然,口译技巧是有限的,以同传为例,一本225页的《英汉同声传译》(张维为),囊括了同传的全部技巧。但是,在会议上是动态的,需要运用动态的能力,将有限的技巧转化为无限的沟通。外行看证书,内行看功夫。口译证书只是一张纸老虎,是一张基本口译能力证明文件,拿到证书不应定能成为口译员。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口译员,不能只重视语言知识,也要重视非语言能力的提高。高手过招,胜于无形之间。口译新人要从入门到进阶,从优秀到卓越,要超越纯粹的口译技巧以及语法、词法等静态的语言性因素,去提升自己动态的非语言能力,做到无招胜有招。每年全国人大的记者招待会,造就了无数的口译明星,许多口译爱好者对译员的翻译,尤其是总理诗词的翻译惊叹不已。其实,译员最值得称道,不是某句诗词的翻译,而是面对无数摄像镜头及现场直播带来的巨大压力,仍然可以高水平的完成口译,游刃有余的完成沟通。
( d: h: ?0 w" E
, b2 D( B- ?3 Y; V口译是highly individualized的工作,同样的会议,哪怕是同样的段落,换一个人翻译出来的感觉就是不一样的。以总理记者招待会而言,朱彤的激情、张建敏的沉稳、费胜潮的浑厚、张璐的大气,几位高手尽管都来自外交部翻译室,但是都有自己鲜明的特点,令人印象深刻。口译新人,不要朝秦暮楚,今天借鉴这个风格,明天又模仿那个风格。口译新人不能盲目模仿,而是可以结合自身的语言、声音等特点,去借鉴前辈译员的优点,在口译体验中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实现“I am unique!”
6 s8 {8 h) t$ G8 r" h/ K  U
+ |. G& g  D$ ~8 l+ L$ h3 Q总之,作为会议的参与人员,不是纯粹的组织语言的语者,而是一名以语言为依托,动态的发挥沟通技巧和译者。译者,要以服务为定位、以听众为目标、以交流为目,否则可能沦为会议和活动的破坏者。
* z. J2 B8 E1 I7 e- c" q9 a4 m8 T0 y
' O: s# z! t1 A. C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微信|Archiver|手机版|口译网    

GMT+8, 2024-3-29 14:00 , Processed in 0.071970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