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冯敏桂 韦克文
& e. H6 D' O6 E" S( x1 N
2 \9 d$ R- h% i1 U) c, f$ E 在举世瞩目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全球上亿听众通过英国BBC电台的同声传译了解阅兵盛况,然而,大家并不知道,操着纯正英国口音的女播音员是一名来自河池市的仫佬族女子。大家更没想到的是,她经常为比利时国王菲利普、英国首相卡梅伦、荷兰首相吕特等外国政要做贴身翻译。
) S* H$ _1 C; L& h
% l4 X/ q' x9 V+ g3 P" a
5 j3 T) j: U# P, F% m8 [
% N$ O1 T2 |+ a6 O) Q 她就是陈倩娉——英国翻译协会及语言家协会正式会员,国际会议口译员协会正式会员,英文名Lori Chen。在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重大历史时刻,在2015年9月3日举行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期间,她曾应邀在英国BBC电台为中国领导人发表的重要讲话作同声传译,也曾在党和国家领导人出访比利时欧盟总部、荷兰、英国等地时,担任外方首相和国家政要的翻译。6 w7 \5 S. M% u F/ m4 O+ }
多年来,她一直担任联合国机构、欧盟总部以及英国外交部、警察局和法院的注册指定翻译。1995年,她在英国创办了英中通翻译有限公司,专门承接各种会议、商业、法律等活动的口译和笔译业务,为推动中英文化交流作出了积极贡献。% p0 x1 {4 h ~; M% W
近日,记者通过微信对远在英国伦敦的同声传译专家陈倩娉进行了专访。
! r# [! D. D7 l 出身英语世家
3 O$ C8 N `8 T7 R, s 1970年,陈倩娉出生在罗城一个普通的教师家庭,父亲陈爱新是一名高中英语老师,母亲朱光宣是学校的会计。她有一个小她2岁的妹妹陈倩丽。
0 F, W! ]3 G& v6 R1 p 谈到与英语的缘分,则要从她的爷爷和父亲说起。
* I( ^3 F$ L. p/ C. j4 Q 陈倩娉的爷爷陈耐,融水人,1956年至1966年担任罗城县副县长。抗战时期,陈耐曾在桂林市举办的中美通讯训练班担任翻译。她的父亲陈爱新,曾先后担任罗城高中、融水中学、宜州高中的英语老师,对陈倩娉的英语启蒙之路,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 H: a6 p: @/ ~
陈倩娉记得小时候,经常看到爷爷拿着一本手掌大小的袖珍英语词典,在学英文单词。她还记得五六岁时,父亲常用收音机收听英语节目,而她就在旁边很好奇地听着。
1 z' [! q7 ^: f' H* c& n 7岁时,父亲开始给她上英语课,每天领着她和妹妹在树下早读英语。她很容易就能将全篇课文背下。姐妹俩各有自己的小单词本,一点一滴积累词汇。' j x2 z) ]$ r: U# R
“当天老师教的单词,她要求自己一定要背下来,背不下来就不睡觉。”母亲朱光宣担心女儿累坏了,经常督促她早点关灯休息。
8 c! q- F5 U& ^& i- N/ u# @+ c5 k2 K" w0 f6 p3 q X, Y
" l2 b% ]; T& G0 G# u 漫漫求学路& @: u/ R5 l! d! d% w
陈倩娉曾就读于罗城二小、罗城中学、河池地区高中。高中期间,陈倩娉每天早上6点起床到校园读英语,闲暇时反复听英文磁带,弄懂每一个单词、句子的意思,英语科成绩每次几乎都是满分。而口语出众的她,还担任学校广播室的英文播音员。
6 i) h) S4 K. D7 J" F% Z9 y 1987年,英文成绩拔尖的陈倩娉考上华中师范大学英语系。大学4年,为提高英语口语和听力水平,她尽量找机会与外籍教师进行交流,平时与班上的同学也用英语对话。暑假期间,她还和父亲一起开办英语学习班,为罗城的中小学生补习英文。# H+ \( F0 _7 @
1991年毕业后,陈倩娉成为广西师范大学的一名英语教师。在那里,她与来自美国的外教伊丽莎白·亚历山大教授(中文名李沙白)成为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她还陪同李教授云游中国各地的名胜古迹,顺便练习口语。8 r6 Z( C6 [/ \. V+ Z6 X, g$ ]
一年后,美国外教转到英国教学,她偶然从报纸上发现了伦敦大学亚非学院招研究生,便把这个消息告诉了陈倩娉。一直梦想着出国留学的陈倩娉喜出望外,便报名参加考试,很快她就收到了录取通知书。
# ^( d1 O* w5 D( Y 不过,一年7000英镑(相当于10多万元人民币)的学费,对月工资只有138元的陈倩娉来说,只能望洋兴叹。$ F# m7 f' ]/ h! S/ w4 T. B
好在上天十分眷顾这位聪明、勤奋的女孩,陈倩娉凭借自己的努力和李教授的推荐,申请获得了6000英镑的奖学金,学费问题终于解决。而她至今还念念不忘一位只见过一面的英国友人彼特,解囊相助给了她3000英镑生活费;另一位在峨嵋山上结识的英国退休教师芭芭拉,则为她提供在伦敦求学期间的住宿。7 `* N! D `& d9 E0 i, I/ g$ Z4 K
出国前半年,她多次往返桂林、南宁和北京,盖了几十个公章后,终于拿到了赴英留学的签证。
5 u5 P) t2 r2 Z' {3 ^
' m4 q; n+ m- k2 [8 B, _# U: {; ~8 x, g5 a/ o" r6 U6 L Q6 g
4 b1 i4 h7 _& `/ @+ T
梦想绽放在伦敦
0 J, N* j6 Y; W- Z 1994年,陈倩娉终于踏上了赴英国的求学之路。来到英国后,她疯狂地汲取知识的养分,在英语世界里遨游。
3 z7 Y' N' ~5 y$ S4 _ 为赚取生活费,她曾经打过工,在婚宴上端盘子,在工厂里包装花卉,给想学中文的外国人上课,虽然很辛苦,但她十分珍惜这样的工作经验,既能提高语言水平,又能了解英国人的价值观,提高沟通技巧。
% A0 @' g o2 G& \, m' T* H5 Q 一年后,她顺利拿到硕士学位。
+ S: z) o* Y5 D9 V0 d. {3 | 毕业后,在学校的就业顾问办公室里,她不但找不到能学以致用的工作,顾问还忠告她翻译不是一个稳定的职业。
# Q+ K! Y7 K2 f3 r; }% z% O 陈倩娉称,那个时代的英国人,觉得中国十分神秘和遥远,偶尔才会需要联系她做翻译,但她仍然不放弃,坚持以翻译为生。' i# P0 i, | I$ i* g; K
1995年,她创办了英中通翻译有限公司,专门承接中英文的口译和笔译业务。
5 ?1 F, R& z+ c+ |/ R _7 a 凭借多位好朋友的帮忙,她的公司在2年后就逐步走上正轨,好友李教授还为她的笔译业务做最后审稿。这样一来,她的口语水平、笔译质量都在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客户找上门来。9 `8 `! @7 d5 U% Q
1997年,一代伟人邓小平逝世,时任国家主席江泽民致悼词,英国BBC电台急需一名同声传译找到了她。( M- r3 P& h% O- E/ C& U* q4 w. K
坐在BBC电台的演播室里,陈倩娉一边听着江主席的中文,一边用英文发送出去。等出了演播室,她忐忑不安,身边的工作人员和主播却走过来向她竖起了大拇指。就这样,一次偶然的机会,将她领上了同声传译的道路。$ c. M0 ]9 r/ R$ p2 b( ]# u) ?
成为多国领导人的指定翻译
1 ]: w4 l x! O1 b& n 有了这次成功的经历,来找陈倩娉做同声传译的越来越多,她也开始重点往同声传译方向发展。2010年,她被国际翻译界最权威的国际会议口译员协会接纳为正式会员。从此,她又从英国走向欧洲,走向世界,为越来越多的重大活动担任同声传译工作,成为许多欧洲国家领导人指定的翻译人员。
- u8 c$ B1 d- `! J% x 她曾多次为英国首相卡梅伦、荷兰首相吕特、比利时国王菲利普及欧洲委员会主席容克等欧洲国家政要做翻译。她说,在给政要们翻译时,一定要全神贯注跟着他们的一举一动,领会他们的每一字每一句含义,有时偶尔遇到不懂的地方,她会主动提问。她说,千万不要不懂装懂,不然翻译出错,容易引起国际纠纷。( x9 K0 e" Z7 L/ }; I( D8 x
陈倩娉所做的翻译涉及政治、经济、法律、科技以及医药等诸多领域,近年,她的公司又为走出去的中国企业提供服务。而每参加一次会议,她都会做好充分的准备,包括了解相关信息,熟悉专业术语等。她说,每接一次翻译活动,对自己的英语词汇量和翻译水平都是一次提升。她认为优秀的同传口译员,不仅需要海量的词汇、广泛的知识,还要具备诚信的态度和极强的沟通能力。
2 O" ~: a* Z, @8 s 愿为传播家乡文化作贡献5 i7 z6 s8 Q. j @. y5 ~! B
1994年出国留学,1999年加入英国国籍,陈倩娉已经在国外生活了20多年,但她始终装着一颗中国心:“希望能为传播和保护家乡文化尽一点微薄之力,将仫佬族、壮族等民族历史典籍翻译成英文,让更多的西方人了解中国的传统民族文化!”
# B8 A2 l5 e% Y1 q& t' G 在她的影响下,妹妹、表弟、表妹纷纷以她为榜样,接连踏出国门深造。妹妹陈倩丽在广西大学中文系本科毕业后,经过努力,考上英国伦敦威斯敏斯特大学的英语口语和翻译硕士研究生,现在挪威孔子学院担任教师。表弟朱立在英国萨里大学获得硕士学位,表妹韦露莎是留学美国的药学博士,现在他们都已学业有成回国工作。/ N6 s8 i6 R1 G) X
“我既为国家政要做翻译,也为平民百姓服务。优秀的翻译人员都需要广泛的知识,我需要不断的学习。”陈倩娉说,语言在不断变化,学无止境,她将继续努力,在国际翻译界为祖国与英国、与欧洲乃至世界各国的合作共赢,继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k6 S" M: \3 r6 e! F" ?
8 E# B, m4 {, P2 L* i4 n0 u5 r$ V'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