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口译者应怎样穿着打扮?. X5 v' x2 b' S
; O& N. _+ U) a' L0 `
答:着装应端庄大方,不可追求花哨名贵。一般以西服或礼服为宜,不可穿牛仔裤、超短裙等便装或奇装异服。衣着打扮一是看场合和情景,二是看发言者———口译者的衣着打扮一般应比发言者的衣着打扮更朴素一点。
% R/ V1 N8 H. E% T- r2 o3 |0 R w
问:口译者在礼仪谈吐上应注意什么?. R3 t3 [* t7 L# A c
b+ ^/ t: u& D
答:口译者要注意坐姿站态。要落落大方,不可抓耳挠腮,不可低三下四,不可勾肩搭背。口译者说话时要发音清楚,声音洪亮而不刺耳,达意果断而不拖泥带水,不能含糊不清,犹豫不决,不能时高时低,使人产生怀疑。双方均在场的时候,口译者不能长时间地、大声地与外国人交谈,一般说来,微笑和点头,再说 Hello 或 Hi 就可以了。不可以抢风头,不可以抢镜头。也不可在马路上与外宾谈工作。口译者在听和记的时候,应礼貌地看着发言者,当然也可以看着笔记本(通常是硬封皮的笔记本)。口译时要注视听众。视线要稳定而不固定,可以参考笔记,但是要把目光集中在听众的身上。如果听众是团体,目光应慢慢地“扫射”到每个听众的身上,以中间的听众为主。说起用餐,要学会使用刀叉吃西餐———左手拿叉,右手拿刀。切肉的动作要适中,吃饭时要文静。不劝食,更不强迫外宾进食。可以与邻座的客人进行短时间的礼节性交谈,也可以简介外宾感兴趣的中餐。忌讳嘴里有饭菜时说话。听人家发言时要安静,不能发出声音。除了一只手在写字之外,身体也不能动弹。
: ]& J g9 v# m3 w( R
! C: ~; D; N" J" a6 a' \问:口译者可以用手势吗?
; h1 @+ y& Y, N$ N4 `* d9 {' d1 b M B1 r
答:可以。口译者既然不是传声筒,既然是说话(说两种语言),那么他当然可以也应当酌情使用一些手势,否则还不如把发言人的话录于电脑上,再聘请翻译软件译之。如果有桌子放笔记本,就把本子和笔(以圆珠笔或2K铅笔为宜)搁在上面,腾出手来做手势。一句话至少做一个手势。一个意群做一个手势也可以。但是,手势不可太夸张。上面说的坐姿站态、眼神、表情、衣着打扮,还有身距,都可统称为身势语,也叫“语言外特征”。 X7 J _0 a& ]
$ U7 ?7 D V7 V1 {, V; n6 J
问:口译时应站在什么立场上说话?
! r, P4 ~0 p: y2 d' x; ?0 z4 c& u! Y3 S8 l
答:第一人称。不论是汉译英,还是英译汉,口译者都可以站在发言者的角度口译,说“我”、“我方”、“我们”等,而不是“他”、“对方”或“他们”。第一人称的优点是亲切和融洽。例如,I'm thinking about the possibility of further cooperation. 这句话最好译成“我正在考虑有没有可能与贵方继续合作。”这远远胜过“他说他正在考虑与我方继续合作的可能性。”$ u. Z S \$ O0 R( o/ D
- l; J" r+ p% p7 D' k7 q0 g% f
问:口译语速应该快还是慢?
* D" Y# A1 c, ]! B, U& ]+ m * p" o+ H4 e; J- \. |% e* ?
答:口译者说话的速度应该大致等同于发言者的速度。口译者的反应要快,但说话不宜过快,原因有三:说话太快会造成听众没听清楚意思;说得过快会造成速度的不均衡(会说的快,而不会说的,不得不慢下来);给人以放机关枪和抢时间的感觉(难道还有一场口译要做?)。
8 k1 z; A4 C; X1 _7 E8 _' F* M% U! T5 w+ Q0 _
问:如何对付口译怯场?9 S3 c! a: ^4 i5 m v
7 ^2 f5 |1 c; m) e b3 ^$ ~答:口译者怯场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心理因素的影响(自我期望过高,或容易受挫);情面观念太重(在熟人面前怕丢面子);外语基础不过硬;知识面狭窄;性格内向,胆小怕事;仓促上阵,无备而战。鉴于这些怯场因素,我们认为,口译者必须端正态度,抛弃面子观念,巩固专业知识,扩大知识面,广交朋友,多练习对话、发言、作报告,做好口译前的准备工作。- b0 ~4 j% ^; G
' q; s* h9 g: ~6 g8 P$ P$ d9 I问:口译时没有听清楚怎么办?
- k7 q+ Q0 I$ R% J/ q, N& N $ ?3 s! {7 C5 A6 Q0 T
答:一方面,任何人都不能保证听力不出现任何问题。所以任何人都要不断地学习。另一方面,如果由于人多嘴杂或发言者发音不清楚等原因而没有听清楚,那么,口译者应该判断这个词、短语或句子是否很重要。如果能够忽略(如在 that is to say 前后的词语或句子),就连猜带混。如果不能忽略(如数字、地名、人名),就要问发言者。问的时候,不要说“我没听懂”或 I beg your pardon,因为发言者不知道你没听懂的是哪个词或词组。最好是以确认为目的的问题请求发言者解释或重复。如,发言者说:Adolescents, especially female adolescents, are particularly vulnerable, however, becuase they are new and inexperienced consumers and are the prime targets of many advertisements.
* s1 h4 K1 t3 o
) r5 Z7 X9 [4 g假设第一个词没听清楚,或者没听懂,如果说 I beg your pardon,发言者就会不知所措。口译者应该说 You mean "young people"? 或者说 What does "adolescent" mean? 发言者一定会解释说:young men and women, usually teenagers 或者 children or school boys and girls.
$ f' \9 S6 C { |. {0 g! N& ~9 K6 x! N' E- s0 m' E% G
问:口译者发现前面出现错译怎么办?
/ Y7 I" z# @1 ~# C; e3 ?/ n6 q) D- l% F
答:口译不容易,错误在所难免,因此口译者要永远学习给自己充电。万一出现错误,就予以纠正。至于怎么纠正,要看情形。如果是一个小错,可以在下面的口译中伺机更正。例如,前头把 New York State 译成了“纽约”,下面就说“纽约州”或“纽约州,不是纽约市”。如果前面把它说成了“华盛顿”,那么就要说“纽约州,对不起,不是华盛顿,而是纽约州”。在汉译英的错误纠正过程中,可以用 I mean / meant 或 I'm sorry 来纠正。在非正式的口译场合,小错蒙混过关或频繁纠正都不会造成很恶劣的影响。只要不出现大错就行了。在正式或大型的口译场合,小错要及时纠正。大错更要纠正,还要为此向发言者和听众道歉。至于原则错误、政治错误、政策错误,就更要防微杜渐(如把香港说成“外国”)。有条件最好是两个口译者同时参加双边会谈。一个口齿伶俐的口译者当主要口译者,另一个当辅助口译者,遇到大错时,辅助口译者可以帮助伙伴纠正。当然,也可以一段一段地交替口译。至于各方带口译,例如,英语国家一方的口译者翻译英语成汉语,我方口译者把汉语翻译成英语。这是可行的,也是受口译者欢迎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