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口译网

 
 立即注册
CATTI英语一二三级口笔译备考课基础口译课:职业译员带你系统学口译实战口译笔记法:从精通到入行同声传译:职业译员同传实战入门
点击购买获取口译网网站注册邀请码口译自己怎么练 微信就能天天练!独家口译教学训练备考实战精华语料库关注口译网公众号 订阅最新口译资料
查看: 3907|回复: 0

一场国际会议得出的启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5-29 15:27: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卡上传录音
版权声明:原创文章,请勿转载8 k& l" j. b; z/ d
3 `7 }& w; a' o9 K( V4 z* Y2 P
前几天被拉去给一场国际研讨会充数当听众,终于有机会从同传厢里出来,站在旁观者的位置上,从翻译、听众和组织者的视角分别审视这场大会,得出不少启示。
' X% u9 H. z6 r4 l' J: x+ [6 Y# K/ i2 T- d1 Q& \8 Y5 m) d+ }
翻译视角:
- M  {& u# w; S3 P- T: t. A. r, X: k4 k# ]1 m* M! x* I
这里之所以用“翻译”而不是“同传”,是因为除了会场上正式的演讲、问答外,不同语言、地区的嘉宾们利用茶歇和午餐时间会进行“networking”(姑且称之为“拉关系”或“套近乎”),这时进行的是交传。( X* y  J8 |1 _! W, [2 H0 t* B  c
7 J. |) H* H3 V; C$ I1 v% C  l. b
1、专业背景知识非常重要。我参加的这场国际会议请的是外交部的翻译,主题是人文社科领域,但有不少学术和专业知识(抱歉我不能说得太详细,否则对照日期和主题一查就会暴露本场会议译员的身份)。平心而论,外交部同传的技巧应用非常娴熟,但到了具体领域,尤其是当学者上台讨论专业术语和研究方法时,译得还是有些吃力,经常出现演讲者都结束发言了,同传还剩至少1句话没结束。这样就出现了时间空档(例如,听译语的观众在演讲结束后半天不鼓掌,或者还没听明白怎么回事就被听源语的观众掌声打断),甚至影响后续的问答或主持人归纳环节。而且,作为有专业背景的观众,听着耳机里时断时续、逻辑破碎、业余蹩脚的译语,心里有多别扭可想而知了。我说这些并不是故意贬低外交部的翻译,而是为了说明,专业背景知识非常重要,虽然咱们不是该领域的专家,但至少应该听上去显得“像那么回事”。通过会前精心准备,这点是可以达到的。
) V$ l7 Z* V! @0 P# T+ k! u' Z9 H4 f: v  G; c3 L' n
2、会前准备必不可少。我在之前的不少文章中都提到会前准备的重要性。我自己不做足准备,根本不敢上场。但遗憾的是,有些同传译员要么因为业务繁忙没时间准备,要么对自己的背景知识或技巧过于自信,要么出于种种客观原因(如临时被抓来救场;主办方不给资料或给得太晚),“赤膊上阵”,匆匆赶到会场戴上耳机就翻,遇到生僻的内容后结果可想而知了。0 m$ C' D  X) ^

0 q8 z! F% c1 I2 s. I2 U( J1 \2 e$ h3、要有“眼力价”(眼里有活儿,知道什么场合干什么事情)。会场上同传译员的辛苦我就不多说了,但值得一提的是,一些来宾或观众不太喜欢在会议时间公开提问,而是利用茶歇和午餐时间拉关系、套近乎、提问题。这时候,如果需要翻译,而同传恰恰在附近,举手之劳会成就双赢的结局——客户对同传的敬业精神和成人之美充满感激,而同传则收获了口碑。
" ?) B% T# c! n8 E. q: b
8 u6 p& T# T* u. k3 m# L0 d8 w听众视角:
3 r, Q0 n7 Z$ z/ X$ z) F% R: _8 H# F8 V1 S, N: _
1、不要过分指责翻译。参加国际大会的听众不少都是专业出身且精通双语的人士。但是,精通双语不一定能做同传(需要专门的“分脑”和“EVS控制”训练),专心听和边听边说且说得靠谱有很大区别,何况同传译员还不是该学术领域出身的专家。因此,对同传不能过于苛求——要知道,换了您老人家上台,可能还没人家翻得好呢。我在这种场合,永远不会故意指责同行——有问题可以私下沟通,学习借鉴,没必要通过贬低别人来抬高自己。- Q+ k* V$ Q; N/ V+ V
- ~) X. k3 b: N
2、语言并不重要。我发现,很多没有翻译的国际场合,中国人不喜欢公开发表自己的见解不是因为“害羞”,而是有2个原因:1、担心自己说不好外语,表达不清意思;2、不喜欢与别人公开发生冲突(主要指“见解不同”),引起争论。而前者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因为引起争论后又要依靠语言来阐述说明,这样又回到了第一个原因)。我想通过亲身经历说明,语言真的不重要。有些日本人、韩国人、东南亚人、非洲人或拉美人,他们的英语带着相当浓厚的口音,有时一句话只能听懂几个单词,但照说不误。欧美人连蒙带猜,竟也明白了,还表扬他们“积极参与”,“建言献策”。相比之下,我们中国人太谦虚了——中国人的英语,尤其是年轻一代,比上述国家和地区的人强多了。既然他们都不怕“献丑”,咱们怕什么?
6 f2 X# X  U- O% J8 P& Y7 Z; Q
( C/ ]2 p4 O3 b5 h) U' t组织者视角:
  {& S# ^/ g0 C- U' A# S: V
4 Y1 @: V1 @( s2 A1、请翻译时不要迷信“大牌”。会议组织者请翻译,喜欢请市场经验比较丰富的资深翻译,或者外交部、商务部等机关里有编制的“正规军”。这本没有错,但是需要注意一点:你请的翻译经验确实丰富,所以日程安排比较满,往往一个星期接好几场会,到了你这场,就没有时间精心准备了。你是愿意找一个经验丰富,但没什么时间准备的“老油条”,还是愿意找一个经验不是那么丰富,但为了你这场会舍得花很多时间精心准备的年轻翻译?对于有地方挂靠的“正规军”,不管这场会议能否成功,人家有单位按月发工资,旱涝保收,至于到市场做会,顶多算个兼职。大家都知道这个规律:刚进入市场打拼的人一般比较爱惜名誉,会力争做好每一件事,抓住每个客户;而资源积累到一定程度,可能就不像刚开始那么认真了,甚至“萝卜快了不洗泥”,丢几个客户也无所谓。作为会议主办方,你怎么看待呢?
0 i( g- @* U: B! p: v
1 Z1 u! e5 z' K* v) p8 w2、请翻译最好按领域分类。很多翻译过了最初的打拼期,会专门向某个方向细分:如某人专做金融翻译,有人专接法律翻译,有人专注于医学类......对于专业领域强的国际会议,最好找此专业领域做得比较好的译员,这样双方都省事,翻译结果也不会太差。0 r# R# ?7 n6 R8 \$ a$ j

3 \& l9 i& K. t" k  z其他:, {6 z: x6 o$ ]
4 _" h- m2 G# i0 o- ~
1、对于口译初学者或进入市场的新手,一定要做足会前准备,苦练基本功。
. b1 v, Q2 m- ?0 N7 L5 c) {
$ S( _  j/ }. i" u2、技巧的重要性。如果你仔细听,会发现同传译员也不是每句话都能翻译出来的。他们会利用写技巧,如归纳总结、增补、预测,或者偷些小懒(如果有PPT,就直接照着念,也许演讲者根本没念PPT而是说些别的,但只要不题,大家听不出)。
7 b9 R9 f: t& t3 A0 y/ S7 q. t; f$ X  R" _1 S) L# D, M1 A- b% e# {+ Q
3、为人处事的重要性。为什么有些水平不怎么样的翻译总能找到会,而你译得很好,偏偏无人问津?这就要看EQ而不是IQ了。珍惜每一个机会,努力拓展客户,与会议主办方搞好关系......这些都是学问。0 Q- {4 w5 G  v  q# C

3 ]8 o2 M, v% W3 G$ g- e# S能有停下来观看同行做会并仔细思考的机会非常难得。春节将至,希望同学们不要放松学习,在思考之余取得进步。8 L0 f6 Q( k9 n& _

3 Y6 M- o) Z! q2 @# s0 f2 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微信|Archiver|手机版|口译网    

GMT+8, 2024-4-19 03:30 , Processed in 0.061650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