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版权声明:原创文章,请勿转载
- x3 e' s8 ]. l: q% u7 g9 m
6 L: |! r5 I' w% x) @% h6 I我的一位老师说过,每当她感到才思枯竭、写不出文章时,就去读金庸的武侠小说。最近刚好没那么忙,我也借鉴了上述方法,还真得到不少启示,想与大家分享之。1 c1 V+ Z8 X: i, n% z' W3 p: G i" s
9 V$ ?/ f% e! H( b2 B+ I' z! o/ |. D1、译员与侠客。我一直认为,口译市场犹如江湖,顶级译员如同顶尖高手,平时不动声色,只要一出手,就知其水平。江湖上的侠客也分三六九等,一些成天飞来飞去、忙得不可开交的不一定是顶尖高手,相反,隐居世外、神龙见首不见尾的也许才是高人。我认识的很多口译前辈每年选几个高端会议、接几个固定客户的活儿,一年就衣食不愁了。更有甚者,一年中的大半迷失在日内瓦的湖光山色中,偶尔在联合国webcast中献声一段,才知他老人家又“见证历史”去了。) ^1 c1 S1 m; A( b" ~
9 G% k" y6 s6 z9 t1 [2、译员与门派。总体上,译员与侠客一样,都分“师出名门”和“自学成才”两种。前者就是大家熟悉的“学院派”,毕业于国内外名校的口译专业,得名师真传,与师兄弟姐妹在共同切磋中成长起来;后者不是科班出身,仅凭对口译的热爱或“钱景”看好就半路出家,买几本书、报个培训班,或干脆跟着网上的“宝典”、“秘籍”操练起来,持之以恒,竟也练出一身本事,在江湖取得一席之地。其实无论是学院派还是自学派,只要本领过硬,都是值得尊重的。“英雄不问出处”,口译要凭本事说话。水平不过硬,既是师出名门、头顶光环,照样有被市场淘汰的一天。但学院派的人脉比自学派多却是不争的事实,这需要后者加倍努力用实力去弥补。$ r( k) u3 Y8 I
# m, q( p; [- [7 h3、译员与谋生手段。In-house 与freelance不同,就像军队与雇佣兵有差异一样。In-house的译员无论在翻译公司就职还是在其他单位,其首要职责都是“遵守内部规章制度”。如果单位领导不批准,哪怕有再好的机会(这里指单次口译机会),你都得权衡权衡,为了一两次机会丢掉饭碗值不值得。Freelance在这方面就自由得多,有了活儿想接就接,想推就推,不用看任何人脸色。但真到了非典那样一连几个月揭不开锅时,也许心里不由得会暗暗羡慕in-house的稳定。
. l& M) T1 f1 B) H* N3 L; s& f4 H* l% [1 J6 d4 w
4、译员的“光环效应”与“规模效应”。大家对武侠小说或戏剧中下列场景也许再熟悉不过了:两人一交手(或即将交手),其中一人报上自己的名号,另外一个马上软了半截:“原来是xx大侠,小人真是有眼无珠,实属冒犯,望大侠见谅......”这就是“光环效应”。口译圈也不例外。知名译员的机会就是比普通译员多,这反过来又巩固了他们的名望与地位,带来更多机会......如果你没有光环也不要紧,可以挂靠在一家大型知名翻译公司下。如同丐帮的整体实力并不是最高,但历史悠久、人多势众,所以才成为“最大”帮派一样,打的就是“规模效应”。
8 s$ h8 z+ e) k$ E( P5 N' t8 z( m! i7 Z/ T
5、译员的人际关系。在江湖上,武艺高的并不一定口碑好,而名气大的也并不一定“名副其实”,其中有很大一部分都与人际关系有关。有时口碑很可能是个假象,好似“君子剑”岳不群其实是个“伪君子”一样。因此,初出江湖的各位新人一定要谨言慎行,注意处理好与前辈、同辈、搭档的关系。否则身中明枪冷箭可能还不知暗算者是谁呢。" a' _. l. |9 t% v" a
/ W/ r7 F% A$ ]) O- T
接下来与大家谈谈口译技巧与兵器、招式的对应。
3 X4 K1 b& C2 d/ `& y7 _1 e0 A# \8 ]' }6 e) g0 j- N/ H+ E. Q
1、 兵器篇
, a" Z8 E! a% V8 W2 l J2 P
/ o/ w- h l* J6 d% a& {$ G断句——利剑。记得在考高翻前,大学本科的口译老师就告诉我们,不管是同传还是视译,一定要记得断句、划分意群。我个人认为,断句犹如一柄利剑,是处理长句子的最好武器。尤其是视译时,一眼扫过去,最多处理一行左右的信息,如不能正确断句、划分层次,甚至可能造成逻辑错误、意思满拧。7 F; q+ `& a; Y
* M; U( E, N y, a, q3 q9 `( L顺句驱动——大刀/阔斧。顺句驱动是同传和视译中最常见的一种方法。与交传先听完整个意群再开口不同,同传和视译的时间有限,必须边听/看边说,来不及对句子和逻辑结构做大的调整。因此,只能大刀阔斧向前开,一路砍杀过去,不能回头、更不能只说一半就没下文,必要时可配合增补技巧自圆其说。2 X* j8 a @' V* H! d! H9 F2 w
8 I$ ~: R/ P: r1 C2 e0 u. T& x6 D
增减——三节棒。在武侠小说中,三节棒可长可短,灵活多变,融棍法和枪法为一体。而增减则是口译中必不可少的一个技巧,一般配合断句、顺句驱动等使用。不管是同传、交传还是视译,只要意思准确、逻辑无误、能自圆其说,就是合格的。而增补则是借用三节棒的灵活性,为译员自圆其说。
- Q& X# A7 m' w; x6 U; G5 A9 ?+ F1 Z- j( T A8 g/ Y
2、 招式篇/ @9 J$ E3 N. ?% L
$ q! m/ S7 z* K6 R分脑——左右互博。左右互搏是周伯通被囚于桃花岛时,创出以自娱的双手互相搏击的法门,可同时使两种不同武功,如同化身二人。而同传译员在工作时必须边看边听边说,一心多用,犹如神经分裂。有些太过于追求完美的同学初学同传很不习惯,总想把一句话都听完、听懂再开口。可惜时间有限,听懂了上句,下句又源源不断接踵而至,还没来得及张口,演讲者早就进入下一环节,遂方寸大乱,狼狈不堪。分脑是同传译员必须学会的一个技巧。我在从前的日志中《浅议“分脑”》中对其练习方法有所涉及。$ e+ \9 V7 H2 r8 j" z
3 V- P* w" G1 m, N( M7 \% H
影子练习——如影随形腿。一腿既出,第二腿紧跟而至,而第三腿复如影子,跟随踢到。初学同传者,在做影子练习时总感觉时间不够用,句子就像一座座大山扑面而来,不给人喘息的机会。这时就要学会“避实就虚”、“见招拆招”,捡重要的、有信息量的内容跟,而不是把每个词、每句话都像录音机般复述出来。/ u7 p( f* n' ?6 r4 z/ H
* o, h$ |( J# u- s; F
视译——天山折梅手。天山折梅手是逍遥派白打功夫,由三路掌法、三路擒拿法合成,虽只六路,但包含了逍遥派武学的精义,含蕴有剑法、鞭法、枪法、抓法、斧法等诸般兵刃绝招,见识多时,天下任何招数都能化入期中。而视译融合了断句、顺句驱动、转换、增补等同传必备的多项技巧,可谓集大成者。
+ M+ r: e2 m, A0 R$ k" e$ e6 g; Z2 `3 p
; u- f- Z. K! X% N2 H转换——乾坤大挪移。为了保证语言的质量,译员有时要对语言做大手术,变化词性、改变语序,甚至要重组结构,犹如乾坤大挪移一般。语言只是表象,翻译的实质是传达信息,词语的选用、句子的结构并不重要,学会“脱离语言外壳”,灵活应变是每个译员都要牢记在心的。) F. z* d& L; s2 R' c
) N, b% p6 E$ o! Q5 `; n1 `- V
预测——独孤九剑。独孤九剑有进无退,招招都是进攻,攻敌之不得不守。虽只一剑一式,却是变化无穷,学到后来,前后式融会贯通,更是威力大增,剑法的精要所在:料敌先机、以轻御重、以快制慢。而预测也要“料敌先机”,根据译员的背景知识、对上下文的掌握和对语言的灵性大胆猜测演讲者传达的信息。最常见的就是领导在致辞时常说“我代表XXX、XXX、XXX”,而译员则预测出他要向外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因此在翻译成英文时及时调整语句,不去等待全文出来而是先说后半部分。
# Q( S" x+ x+ j5 u2 y) Y
- e- B- Q0 w0 t" i3、综合篇
% B/ w7 y0 l7 p* {1 w7 e
" y7 d9 f5 s& O1 m% n4 x5 U! ]快速学习——吸星大法。吸星大法是吸人内力为己所用,其实就是一个“内化”的过程。译员要接触不同领域的各种知识,有时要在极短的时间内恶补专业,成为该领域的半个专家。这考验的是快速学习的能力。但是在做完会议后,不能将所学一忘而空,而是争取反复体会,内化为自身的背景知识。这样下去,不出3年,就可以成为该领域译员中的佼佼者。# E* `& E, C; q# V# Z
2 K. _6 u8 v; D2 G; n
实战积累——无招胜有招。顶级译员在做会时不会考虑“这句用什么方法处理”,“那句涉及哪个翻译理论”,而是浑然天成、有如神助。经过多年实战,基本功已经扎实、背景知识已经充足、人脉也积累得差不多了,这时就达到“无招胜有招”的程度,不必刻意追求技巧,一切尽在掌握中。
( \. k! @/ N% o* D! v* \% Z `
7 R& P) w$ U1 b ?5 ?市场犹如江湖,译员如同侠客。愿各位大侠一路走好,笑傲江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