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外交部翻译室 张璐 5 o, H% o1 d Y$ H' Y1 a! r" ^: w* ~4 c5 L7 W+ J, k
各位翻译界的前辈及同行,今天很高兴能够参加首届翻译人才发展国际论坛活动。下面我直入主题,从外交工作的角度跟大家分享一下工作中的体会。 2 I# d) [/ K8 J3 s/ g7 a1 I0 v3 g8 v9 H0 F1 @5 d+ d v 政治敏感性 % X6 @! t+ x( [+ I# F0 P ' M5 u" I5 H+ G4 U要做好外交政治翻译,放在第一位的是政治敏感性。这是做好政治和外交翻译的生命,如果这条准线把握不住,即使语言基础再好、翻译技巧再高,恐怕也难以胜任。在现实工作中考验一个翻译政治敏感度的情况,甚至圈内所谓的“陷阱”无处不在,必须格外小心。比如,一次中方发言人提到中国有句俗语叫“请神容易送神难”,这句话中国人理解起来没有任何困难,翻译起来难度也并不大。但对方来自巴基斯坦,这是就需要考虑宗教因素的影响,瞬间决定要直译还是意译。如果打算直译,那么问题来了,这里的“神”该怎么译,是译成God还是Lama?当然都不合适,还是需要结合巴基斯坦当地的宗教信仰进行翻译。这种场合对翻译就是一种很大的考验,当时译者处理得非常妥当,采用了中性词汇加以代替:divinity。这种情况也可以虚化、意译一下:It might be easier to invite someone to live in rather than ask him to leave。因为讲话是有上下文的,所以不必过多纠结于某个句子,考验在于翻译脑海中可能处理了很多相关信息来决定哪个是最恰当的。- b8 {2 M3 A# E3 e' h
: [( C' N# u n除了意思上的把握,发言人的观点、逻辑和语气也是翻译的要求。现在主流媒体经常提及的一个表述叫推进国际“产能合作”,我们怎样说服其他国家进行产能合作呢?参与其中的企业会给予使用其优质产品的国家以资金支持,在翻译时如果直白地讲As long as China’s equipment is used …,这里的定位就出现了问题,会让外方觉得这是一种“挂钩”,从语气角度不如If/When所引导的句子更易让人接受。外交辞令就是如此,不能讲得过于直白。这是一种修为,需要长年实践才能了解到。! Z6 b# w( W! g4 U3 e
& @7 F" v$ `: \5 @) c
这种例子还有很多,比如说最近常说的经济增长放缓,放缓可以用slow down 这样的中性词。词义本身没什么问题,但是有的时候服务对象可能不喜欢这个词。外电里提到的moderation一词就十分好用,世界银行的经济报告和经济预测里也经常使用这个词,避免了直译所带来的Chinglish问题。以上都是在讲政治敏感性的话题,我觉得是否存在政治敏感意识是评价外交政治翻译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准。2 ~) m- C+ W+ d( g" U; 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