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译网

标题: 浅谈交替传译的“笔记法” [打印本页]

作者: Alicekingjs    时间: 2017-5-29 15:41
标题: 浅谈交替传译的“笔记法”
版权声明:原创文章,请勿转载) B( [; @( @" p6 _# y$ D2 N

' k9 H8 W* T* u% M2 {4 e5 e/ f记得我本科刚接触口译时,曾苦于记不下发言人的话,有时顾前不顾后,听与说无法兼得,好不容易记下来的内容又偏偏不是重点。可恨的是北外老师一向主张“口译笔记因人而异,因此我们不开设专门的课程教授笔记符号。”这可苦了同学们,有钱有兴趣的只好自己报班参加社会上的培训课程,囊中羞涩或对从事口译不感冒者就凑合自己摸索或混日子,反正毕业后不干这行,学不学无所谓。我属于报班学习后又自己琢磨的,后来还在口译培训机构当过一段时期培训师,有些心得希望与大家分享。3 v$ ]& s. C3 g5 ^' k' Y

- x9 V: Q$ Z+ H9 h' j! H1. 一定要找到适合自己的笔记法。口译笔记法确实因人而异、主观性强,但针对一个零基础初学者,我主张必须学会一套现有的笔记法,不管这套笔记法是跟市面上口译书学的,跟培训机构老师学的,还是跟网络教学视频学的。所谓“学”,不是看看、了解了就完事,而是必须像小学生记单词、听写一样。我当培训师时,会组织口译符号听写比赛、“破译密码”、“情报专递”等趣味性竞赛,一方面调动学生兴趣,一方面“逼迫”大家下狠功夫、笨功夫记牢常见符号。俗话说“手里有粮,心里不慌”,脑子中储存了大量符号并且听到就能迅速反映出来,这才能做到得心应手。5 g: c0 t% u- O6 U6 H2 S+ x- o
# p" t9 C' E8 Y; B5 D) S7 W
2. 熟背经典段落、篇章。当符号与文字可以实现快速、准确互相转换时,就可以进行实战模拟了。这时候,我推荐按由短句到长句,由段落到篇章的顺序循序渐进。先找一篇紧跟近两年国内外形势的中译英文章(因为一般人对母语的反应比外语快,而且该阶段主要联系口译笔记符号,而非翻译。推荐两会新闻发布会中的总理答记者问),摘几个句子或段落做练习。可先由老师或同学以慢速读出,练习“记录-解码-中文复述”过程,待熟练无误后再逐渐加快语速直到等同或略快于原语速。这时候不宜操之过急,宁可将一篇经典文章做到“滚瓜烂熟、脱口而出”,也胜似做十篇半生不熟的“夹生饭”。: {- G" F% d- f
4 Q4 y# @8 P. j, T/ h  _$ C
3. 在熟悉经典的基础上加大练习量。背熟经典段落、篇章是基础,下一步是大量接触陌生篇章,练习和巩固笔记符号。切记练习的同时还要秉持“做一篇,熟一篇,不可贪多,不可操之过急”的原则。如果一篇练习做不到滚瓜烂熟,绝不可轻易过渡到下一篇。这样看似缓慢,却像达芬奇画鸡蛋,在无意中打牢基本功,方可做到举一反三。
% h' M4 K) S8 G: R7 P5 t
, [+ v! H3 O- E6 k6 |8 a0 @1 ?1 o方法就介绍到这里,再回应大家两个关切:# t  x, G+ B: d- Q* n" X
3 H6 }: P/ _  T; k3 F3 S4 u3 N
1. 关于教材。目前市面上介绍口译笔记符号的书有武汉大学吴钟明主编的《英语口译笔记法实战指导(第二版)》、林超伦的《实战口译》和《实战交传》(笔记符号仅占很小一部分)等等。我不做特别推荐,只是希望大家选定一种教材后能坚持按照科学的方法练习,吃透其中的精髓。' p+ ~) {; P0 d# [' B) y# ^
$ a/ V: J4 P6 P3 a+ \1 d. Z. K0 X
2. 关于执行力。其实你练或者不练,方法就在那里。成功的道路不只一条,而没有执行力,一切无从谈起。克服惰性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行动起来,一切皆有可能。




欢迎光临 口译网 (http://kouyi.org/)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