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 L7 J* W' l7 [1 e* g4 L第二,加强法庭口译理论研究和人才培养。相比而言,中国的法庭翻译研究起步较晚,目前还处于初步阶段。高素质的法庭口译人才培养也是我国目前急需做的一项重要工作。我们建议,可以在涉外审判较多的省市的高校开设法庭口译相关课程,可以在法学院和外国语学院的院系中设置法庭口译的专门系别,如对法学院的学生加强外语教学,以及对外国语学院学生加强司法教学。: y4 n1 j0 y$ V5 o
) H* i1 q, b, A第三,引入相应的资格、能力测试,制定规范性标准。引入能力考试,以加强对译员在法律知识和语言知识方面的考核,并为法庭译员颁发证书提供法律依据。根据我国的具体国情,先以英汉互译为考核内容,将资格考试分为口试和笔试两类。在评议时,参试者须达到一定的准确率方可通过,以确保获得资格证书的译员顺利开展工作。+ c" } ]6 }2 o, z
% o3 {: B# A Q1 ^3 }总之,我国法庭口译制度的构建与人才培养,必须本着从中国国情出发,并与国际惯例接轨的原则来确定。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在法庭口译中规范化的丰富经验,无疑可以为我们提供借鉴。 & f8 F. ~, w- \& ]" X: @ u* M# p2 s& p7 `, m, G) s+ q5 ^6 A0 e( E 作者:董晓波( F$ t6 N& V; z. L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 K- V; b% m4 D' e/ l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O$ `0 p# \0 y
5 t3 W9 c- j$ }7 _# P, j5 z7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