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译网

标题: 译海拾趣——与大家分享几个小故事 [打印本页]

作者: Alicekingjs    时间: 2017-5-29 15:15
标题: 译海拾趣——与大家分享几个小故事
版权声明:原创文章,请勿转载; \8 R# H! z: N4 M* c6 X

8 E& D* X7 u8 n/ X4 {1 A# ~; @与大家分享几个清凉解暑的小故事。2 c' v4 }# ~. i0 O& g
! n" ]  A6 ]7 T1 P
1、同传厢的“妙用”。在一些外行看来,同传厢像个神秘的宝盒:我曾见过给会议当志愿者的学生将同传厢当作设备操作室,对着一排按钮无所适从的;也见过与会者将其当作休息室,在午餐后钻进去呼呼大睡的;最极品的是有人把它当作卡拉OK厅,拿着话筒准备一展歌喉的。今年3月8日,联合国妇女署发表了署歌One Women(中译名为《女人一家》),还在北草坪大楼设置了类似“大家都来唱,一展好歌喉”的现场录音演唱环节,其中的录音棚就是同传厢客串的。* H6 p" Q" Q, ?1 n$ F- p' g
; m5 T7 g5 V( P
2、耳语同传的尴尬。耳语同传需要坐在受众的后面或旁边,在不借助设备的情况下小声将源语同传出来,这对翻译的听力、抗干扰能力都提出很高的挑战。更重要的,由于近距离接触客户,一些坐在同传厢里不需要注意的细节都可能成为投诉的理由。我曾听说过译员因为“口气重”、“没有目光交流”而被投诉的。有一次,我给客户做耳语时,突然一股很浓的臭气迎面扑来,熏得我五脏六腑翻江倒海的。但是没办法,该翻也得翻,总不能停下来去追查谁放了屁吧?5 N: @4 y2 V7 W7 a4 O$ t
* I$ E2 z. f# K" e- ~* o8 i: A
3、竞业保护。我的老师在随中国某代表团出访澳大利亚时签证被拒了,理由竟然是“澳大利亚有中英同传,出于保护工作机会的需要,代表团可以在当地请翻译”。我还经历过在外国不让用己方翻译,必须从当地聘用或指定机构派遣的。其理由都是“保护工作机会”。但问题是,在不熟悉当地翻译市场的情况下,谁能保证聘来的翻译水平比自己人高?我就亲眼见过某机构指派的翻译要么说话磕磕巴巴、要不听完源语后一声不吭,下来一问,原是在校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来兼职。, n) z& g+ t9 Q% z) d* c! o- t5 g

( T1 ?5 o! f# B. n) b  {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翻译市场就像大森林,只要你待得时间够长,总能见到各种各样让人忍俊不禁的事。




欢迎光临 口译网 (http://kouyi.org/)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