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9 J+ T' F z2 x8 L$ P: k- L7 B很多外行想当然地认为同传译员无所不知、无所不能,但问题是,中国市场上的口译员大多为英语非母语者,不可能像使用母语般掌握英语,因此在翻译过程中难免遇到听不懂、不熟悉的单词、句子或俗语,另外还有思维习惯和跨文化交流等问题。3 T$ @0 Z9 a/ D
% D) d. g3 @! x( H: t4 g4 ?8 I8 y应对策略:沉着冷静,应用翻译技巧,脱离语言外壳。 : Q4 N/ d8 f. I2 [# }6 Q$ e! i, e" {6 L
同传的标准“快、准、顺”决定了它不可能像笔译般字斟句酌。当遇到卡壳的地方,可以根据上下文或背景知识果断取舍,不应因小失大。' X+ p Y7 G9 c$ V
; w( e' z, c7 {! R- _8 V二、客观因素. t& `& Y- y1 {) l
3 O9 K% E* z6 F" u+ R 1、信息不对称 / l8 I7 u4 F n# W5 }8 n5 z1 z/ T1 v, v% r
有些会议主办方效率低下、组织混乱,仅通知译员开会时间和地点,连口译形式(同传or 交传)、持续时间、领域、服务对象和日程等都一概不告诉,或者仅通知一次,不及时跟进、更新后续进展。( h0 u. `5 @# ]! Q
1 h/ u$ _5 h: o; g4 @应对策略:译员与主办方及时联系,随时沟通。 ' g8 J1 y t. D t8 ]2 j& e) \# p+ U+ b* ?1 m; r
有些会议主办方要么经验不足,要么一忙起来很多事情顾不上,这时就需要译员主动出击,积极沟通联系。否则到了会场才发现实际情况与当初得到的通知不符,会影响情绪和发挥水平,更有甚者,一些主办方还会归罪于译员。" {) W. e" Z3 N; ?5 z
; \& k! r% i6 u2 Z: X! S2、拿不到材料5 m" i2 m9 G1 }# l9 L
! a/ F6 \, Z2 k7 b% }. r) {
会议筹备过程中存在不少变数,定好的嘉宾突然来不了、演讲者迟迟不发来材料、发来的讲稿或PPT临时有重大变化、译员到现场后才拿到材料或者到了现场也拿不到材料......这些都会对实战发挥产生影响。 7 c* a! f% j7 m 2 S# f# B. \ @, s2 [/ t应对策略:与会议主办方保持良好沟通,尽量提前要到资料;如未果,要学会自己上网找材料去准备。 5 c& D/ c% i# ]% N+ |! C6 ~ C G. v; G: }( K* w有些会议主办方想当然地认为水平高的口译员不用准备,无论什么领域,来了就能翻。在这种情况下,译员需通过沟通向其表明,事先要材料不是给主办方“添麻烦”或证明译员“水平不行”,而是为了更好地帮助会议取得圆满成功。如果主办方却有难处,译员不妨从网上查找、熟悉相关领域背景知识,制作词汇表,了解发言人或出席会议机构有关的信息。如领域非常专业,也可借阅专业书籍恶补背景知识。 2 H N o/ W) W* x' L " {) ?0 L& |/ _, m. ~4 A" r S3、准备时间不足 ) Y5 C) Q' a$ z- @3 K6 d2 h+ W9 o. W6 h. X/ R1 f: q, s
有些主办方在会议开始前两三天才开始找翻译(我还见过第二天早上开会,头天下午才联系译员的),留给翻译的准备时间远远不足。倘若翻译熟悉相关领域还好办,就怕时间紧、领域完全陌生。 $ }' c2 R% [# d7 k- l- s 9 I' s9 k, C: j: p" M' w应对策略:要么不接这单任务,要接就要“有两下子”。 ) n* c- S v2 j2 V6 I0 L' H& v/ m' l
俗话“有两把刷子”或“有两下子”常用来形容在某方面有特长或特殊本领的人。有些译员擅长在短时间内靠快速记忆或迅速学习成为半个专家;有些译员实战经验丰富、技巧娴熟,即使遇到听不懂、不了解的地方,也可借助口译技巧或背景知识轻松应对;还有些译员情商高、人际关系好,即使专业并不过硬,也可以靠与人交往发展客户,成为某些会议主办方或机构的“钦点”“御用”翻译。因此在时间有限、准备不足的情况下,译员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决定是否接活儿,接下任务后,要根据自己的特长决定如何准备。# U% o# b+ } O( J! v
! t4 Q- G5 F! ^3 n" v4、精力不济+ l' f+ M5 d* m5 ~4 s6 f1 r. E* n5 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