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译网

标题: 人工智能时代,翻译的生存之道 [打印本页]

作者: Boydogs    时间: 2017-8-20 02:58
标题: 人工智能时代,翻译的生存之道
版权声明:原创文章,请勿转载
( t" L. }2 M( }4 U# A" R
4 x% u1 `; U" k8 D4 Y随着IT巨头纷纷涉足智能翻译,推出自家的智能翻译产品。同时,一众大咖也智能翻译摇旗呐喊,让翻译职业走向了风口浪尖。 未来人工智能可以取代人工翻译,让人工翻译消失吗?短时间内, 人工智能还难以取代人工翻译。但是,随着技术的进步,机器将逐渐蚕食人类的语言高地。我们可以诟病机器翻译的种种不足,但是不得不承认机器一直在进步。当人工智能成为全人类的焦点,当资本不断涌入,数据量不断增加,推动技术指数级增长,机器翻译在未来进步的速度也许会超过我们的想象。机器翻译不可怕,可怕的是未来已来,而你却仍让停留在过去。可怕的不是机器一直在进步,而是你对进步视而不见。
/ Y9 D, D, j, ^* ~9 z6 [! D" O, ~1 G& z5 ]6 w
谋变者,恒强。人工智能将至,技术的发展,市场的选择,是译员无法决定的。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与其如临大敌,翻译员不如从自己入手,主动求变。
% U5 h) U& a$ m/ E& G+ j9 m$ J2 t7 K) u3 \/ Z7 f9 S: E: A- I
1、向“”慢“”回归,用良币驱逐劣币。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完善,语料数据库的不断扩充,很多非文学类翻译工作,尤其是技术文件、标书等大量含有重复和规范性语言的文件,最可能被机器翻译侵蚀。与机器相比,人的速度远远落后,只能从质量上入手,占有一席之地。人工智能的时代,所谓的某人某天翻译XXX千字,不会再是译员炫耀的资本,反而成为劣势。此外,人工智能可能对译员的原始译文进行评估,如果只为了快,而忽略了质量,最后只能被机器淘汰。天下武功,唯快不破。世间文字,唯“”慢“成精。”用“慢”思维,回归翻译本原,向低质的快餐翻译说再见,跳出思维黑洞,句句要斟酌,处处要精品,才是长久之道。8 R4 H* n! N2 O- I
1 Q. F# n8 S- n) y6 M2 T
2、提升自己的创造力,学会做Transcreator。语言,不仅是文字的拼合,更是情感和文化的传递。用Transcreation的思维,来处理每一份翻译任务。译文的最终服务对象是客户,但是每一份译文都是自己的作品。用品味驱动,用灵感浇筑,用语言夯实,字字珠玑,让每一份作品都有自己的价值。
( C6 H+ D( m3 \4 o4 P7 F& c7 O  K( p( i5 }
3、摒弃偏见,人机合作,从Translator走向Post-editor。随着机器翻译水平的提高,加之便捷性和成本优势,会有不少人采用机器翻译翻译,人工翻译进行后期处理的形似来完成。译员已经不是传统的translator,而是post-editor,是纠错人和打磨人,需要拥有比传统译员更宏观的视野和全面的综合能力。不要鄙视机器翻译的瑕疵,正式因为它的瑕疵,才让人更有价值。
8 Z: z# s" Z! x* @) T1 K  [! t/ P% O2 _5 L; ^
4、 “感性”最大化, 提升软实力,让interpretation更有“”人情味” 。翻译的根本在于沟通,口译尤为如此。口译的魅力,在于人的互动,在于语言之外。成功的沟通,在于言语,更在于势。如果会议是一场沟通之战,那么语言只是硬武器,而参与人的情感、环境、肢体、气氛、表情、眼神,这些则是软武器,也是机器无法感知的。面对面的沟通,因为人的存在而更有乐趣。面对人工智能,我们要让自己更有感情,用人情味去融化沟通的坚冰。. Q5 V7 |4 `. E1 j, V; `: g, P
0 ]# v8 S' [+ _# S) I0 o
5、从有所长,到有所专,从职业化走向专业化。凡事就怕认真二字,工匠精神永远不过时。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 面对机器的挑战, 聚焦自己喜欢的领域 ,提升技术敏感度,深耕细作,简单极致,让机器挑不出毛病,就是最好。
+ p5 n) v, L" R9 k9 }
1 P9 \- v, }2 S1 G, g, q: m人工智能,我们躲也躲不开。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与其害怕机器,不如打开天窗,拥抱潮流。Machine always creates jobs.。有一天我们终将感谢机器,因为机器为翻译打开了新世界,让翻译更美好。
作者: frankryu    时间: 2018-11-13 22:03
看来,在AI时代,口译还是大有前途的
作者: frankryu    时间: 2018-12-3 23:16
机器有芯,而人有心,所以人类一定能战胜机器
作者: Eunice    时间: 2021-8-10 17:20





欢迎光临 口译网 (http://kouyi.org/)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