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m/ d$ R3 S# W4 v" x G % W5 i% s9 R6 x b 她就是陈倩娉——英国翻译协会及语言家协会正式会员,国际会议口译员协会正式会员,英文名Lori Chen。在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重大历史时刻,在2015年9月3日举行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期间,她曾应邀在英国BBC电台为中国领导人发表的重要讲话作同声传译,也曾在党和国家领导人出访比利时欧盟总部、荷兰、英国等地时,担任外方首相和国家政要的翻译。 , `7 Y, F* M1 B9 ~+ |2 E N 多年来,她一直担任联合国机构、欧盟总部以及英国外交部、警察局和法院的注册指定翻译。1995年,她在英国创办了英中通翻译有限公司,专门承接各种会议、商业、法律等活动的口译和笔译业务,为推动中英文化交流作出了积极贡献。 4 {& ~' N, h0 e! e 近日,记者通过微信对远在英国伦敦的同声传译专家陈倩娉进行了专访。" r- a/ h% q8 A& n 出身英语世家% o4 M; V f* B* G. {
1970年,陈倩娉出生在罗城一个普通的教师家庭,父亲陈爱新是一名高中英语老师,母亲朱光宣是学校的会计。她有一个小她2岁的妹妹陈倩丽。0 X& Y/ }# T" e# H# L& ]* v
谈到与英语的缘分,则要从她的爷爷和父亲说起。 2 u; n* N6 I0 e k 陈倩娉的爷爷陈耐,融水人,1956年至1966年担任罗城县副县长。抗战时期,陈耐曾在桂林市举办的中美通讯训练班担任翻译。她的父亲陈爱新,曾先后担任罗城高中、融水中学、宜州高中的英语老师,对陈倩娉的英语启蒙之路,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 s; ~% |% J4 t5 d! J; i0 E
陈倩娉记得小时候,经常看到爷爷拿着一本手掌大小的袖珍英语词典,在学英文单词。她还记得五六岁时,父亲常用收音机收听英语节目,而她就在旁边很好奇地听着。 ) f6 j" c; ?2 {! z4 @; X 7岁时,父亲开始给她上英语课,每天领着她和妹妹在树下早读英语。她很容易就能将全篇课文背下。姐妹俩各有自己的小单词本,一点一滴积累词汇。! g n1 a. E# d1 E: a+ S1 l
“当天老师教的单词,她要求自己一定要背下来,背不下来就不睡觉。”母亲朱光宣担心女儿累坏了,经常督促她早点关灯休息。 + n' m( S6 e) Q- e